胡同深处走出的梨园新秀:徐媛的戏梦人生

胡同深处走出的梨园新秀:徐媛的戏梦人生

北京西草厂胡同的老街坊们至今记得,上世纪九十年代初,总有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趴在正乙祠戏楼的后窗根下,透过褪色的雕花木格,痴痴望着台上水袖翻飞的青衣。戏班师傅们发现这个偷戏的小丫头时,她正踮着脚尖比划着兰花指,稚嫩的童音哼着海岛冰轮初转腾,惊得后台正在勾脸的武生摔了油彩盒子。

**一、戏校岁月**

1995年,9岁的徐媛以全优成绩考入中国戏曲学院附中。入学考试时,主考老师让她即兴表演《贵妃醉酒》片段,这个从未正式学过戏的小丫头,竟将杨玉环微醺时的眼波流转模仿得惟妙惟肖。戏校七年,徐媛每天清晨五点雷打不动在陶然亭吊嗓,寒冬腊月里练水袖功,把院里的梧桐树都甩出了道道白印。

**二、梅派传人**

2007年拜入梅葆玖先生门下,成为梅派第四代传人。先生教戏时有个规矩:学《霸王别姬》前需通读《史记》,习《穆桂英挂帅》要研读宋代兵制。徐媛案头至今摆着当年抄满批注的《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》,书页间还夹着朵干枯的玉兰花——那是2016年清明,她搀扶病中的师父去万花山扫墓时,梅先生亲手别在她衣襟上的。

**三、破圈创新**

2019年国家大剧院版《牡丹亭》中,徐媛将杜丽娘的游园惊梦与当代舞融合,水袖起落间投影出数字水墨,谢幕时年轻观众起立欢呼长达15分钟。更令人称道的是她发起的戏曲进社区项目,每周六在东四胡同博物馆教老街坊们唱戏,带着社区大妈们把《红娘》唱段改编成垃圾分类宣传曲。

如今走过正乙祠戏楼,常能听见徐媛指点小学徒:眼神要跟着云手走,想着你十八岁时第一次描眉点绛的模样。这话恍惚让人看见三十年前那个偷学戏的小丫头,时光流转,戏台上下换了人间,唯余那抹眼波,依旧流转着百年京韵的魂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