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尺讲台一袭长衫王文瑞的梨园人生

三尺讲台一袭长衫王文瑞的梨园人生

北京戏曲学校练功房里,一位身着灰色长衫的老先生正用折扇敲着节拍。十几个十来岁的孩子随着他的动作走圆场,水袖翻飞间,他忽然喝住一个学生:小梅子,这招'卧鱼'要的是腰上使暗劲!话音未落,老先生竟以六十高龄之躯俯身示范,身段柔若春柳。这位在练功房摸爬滚打半辈子的,正是北京戏曲学校京剧表演系主任王文瑞。

一、戏台到讲台的转身

1983年的深秋,长安大戏院上演全本《玉堂春》。台上饰演王金龙的青年武生正是王文瑞,他在三堂会审一折中的翎子功惊艳四座。散场时,中国戏曲学院的老教授在后台拦住他:小王,你这身功夫不传下去,可惜了。这句话像颗种子,让正值事业巅峰的王文瑞做出了惊人决定——次年春天,他脱去蟒袍换上中山装,站上了北京戏曲学校的讲台。

转型之初并不顺利。有学生质疑:王老师,您自己都没成角儿,能教我们什么?王文瑞不恼,当场拉出把椅子:来,咱们就比划《三岔口》的夜斗。二十招过后,学生瘫坐在地,他却气定神闲地抖开折扇:戏是死的,人是活的。我能教你们怎么把戏演活。

二、梨园育人的苦辣酸甜

清晨五点半,王文瑞准时出现在练功房。他的教案本密密麻麻记着每个学生的特点:张明远眼神飘,李红玉台步沉,王建国发声位置不对......2001届学生还记得,王老师独创的错位教学法:让武生学青衣的水袖,让花脸练小生的折扇,说是要打破行当局限,吃透戏曲精髓。

2015年带毕业班时,王文瑞查出腰椎间盘突出。医生勒令卧床,他却把病床搬进排练厅。学生们含着泪排练《杨门女将》,他就躺着指导:桂英的枪花再脆些!老太君的拐杖要杵出千钧力!那届毕业生有七人考入国家京剧院,创下校史记录。

三、守正创新的传承者

在王文瑞看来,戏曲教育不能当古董裱起来。他主持改编的《青春版白蛇传》,大胆启用现代舞美,保留传统唱腔精髓,在高校巡演时场场爆满。有老戏迷质疑这是糟改,他笑着回应:当年梅先生演《天女散花》,不也用了绸带舞?老祖宗的东西,得活在当下人的眼睛里。

如今68岁的王文瑞仍坚持带早课。他的学生遍布各大院团,有人问何时退休,他指着练功房墙上的匾额:没见着'传灯永续'四个字么?等哪天走不动了,我就坐这儿听孩子们吊嗓子,那才是最美的退休金。晨光中,老先生的长衫泛着淡淡的光,仿佛戏台上那袭永远不落的蟒袍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