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尺水袖藏玄机:戏曲行头里的门道可多着呢
三尺水袖藏玄机:戏曲行头里的门道可多着呢
戏台上水袖翻飞,凤冠霞帔流光溢彩,看似华美的戏曲服饰里藏着无数讲究。这些衣裳可不是随便套上就能登台的,从里到外都讲究个规矩二字,懂行的老观众只要瞄一眼演员的装扮,就能把角色的身份地位、性格命运猜个八九不离十。
一、衣箱里的乾坤
梨园行的衣箱分得比中药铺的抽屉还细,蟒袍官衣叠得整整齐齐。蟒袍上的五爪龙纹是帝王专属,四爪的就得给驸马郡王。旦角头上的点翠头面,真品要用翠鸟羽毛,现在改用孔雀羽替代,但老戏迷还是能一眼辨出真假。水袖长短也有讲究,青衣的水袖足有三尺,甩起来如行云流水,花旦的袖子却要短些,方便做灵巧的翻身动作。
某年京城名角演《贵妃醉酒》,错把白蟒当黄蟒穿,台下观众当场喝倒彩。原来白色在戏曲中是丧服颜色,杨贵妃再怎么醉酒,也不能穿得跟守孝似的。这笑话在梨园传了十几年,至今还提醒着后辈:穿错衣裳比唱错词还丢人。
二、规矩方圆里的讲究
程派青衣的素雅与梅派的华贵在衣饰上就分出高下。程砚秋演《锁麟囊》,薛湘灵的嫁衣要缀满珍珠却不见金线,暗合人物从富家千金到落难妇人的转变。净行的脸谱颜色更是暗藏玄机:红脸关公忠义无双,白脸曹操奸诈多疑,黑脸包公铁面无私,金脸神仙超凡脱俗。
当年裴艳玲演钟馗,为求逼真往官衣里塞棉絮,结果热得差点中暑。后来老师傅传授诀窍:官衣要穿得挺括,得用竹片撑里衬,既显威严又不闷热。这些口耳相传的秘诀,比戏本上的文字更金贵。
三、穿错了闹笑话
某地方剧团演《白蛇传》,小青错穿了白素贞的白色帔风,观众笑得前仰后合——青蛇变白蛇,这戏还怎么演?还有次演《霸王别姬》,虞姬的鱼鳞甲忘了系护心镜,老观众直摇头:这哪是随军征战的王妃,倒像闺房里绣花的姑娘。
戏班子里流传着宁穿破,不穿错的老话。前年某青年演员私自在靠旗上绣了现代花纹,被师父罚抄了整本《穿戴题纲》。如今戏校学生入行第一课,就是对着衣箱里的三百六十行当服饰图临摹,这可比背戏词还费工夫。
台上的流光溢彩,都是台下十年功的积累。当大幕拉开,演员身上的每根丝线都在诉说着故事,每片绣纹都暗藏密码。下次看戏时不妨多留意那些华服美饰,你会发现,原来衣裳也会开口唱戏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