豫剧大师常香玉:这些经典唱段你绝对不能错过
豫剧大师常香玉:这些经典唱段你绝对不能错过
在河南的田间地头,老戏迷们总爱说:三天不听常香玉,喉咙里像塞团棉花。这位豫剧宗师用她独特的常派唱腔,让无数人迷上了梆子戏的铿锵韵味。如今在短视频平台,常香玉的唱段播放量动辄破百万,年轻观众直呼上头。今天就带您走进这位人民艺术家的戏曲世界。
一、常香玉的声音身份证
常香玉的唱腔如同黄河奔涌,既有惊涛拍岸的磅礴,又有细流蜿蜒的婉转。她独创的混声唱法堪称一绝——真声如金石相击,假声似凤鸣九霄,这种独特的嗓音被戏迷们称为常腔十八调。在《花木兰》选段中,她前一句还是清亮的少女音,转瞬就能化作浑厚的男儿腔,这般神奇的嗓音转换,至今无人能及。
二、穿越时空的经典之声
要听常香玉的戏,这几出必不能错过:
-**《花木兰》**: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这段唱词,连三岁孩童都能哼上两句。常香玉用声音塑造的花木兰,既有巾帼豪气,又不失女儿柔情,堪称戏曲舞台最鲜活的巾帼形象。
-**《拷红》**:红娘那伶牙俐齿的俏皮劲儿,在她高低婉转的唱腔里活灵活现。特别是尊姑娘稳坐在绣楼以上那段快板,字字如珠落玉盘。
-**《白蛇传·断桥》**:白素贞的肝肠寸断化作绕梁三日的悲音,那句哭啼啼把官人急忙搀起的拖腔,听得人直起鸡皮疙瘩。
在蜻蜓FM搜索常香玉全集,能听到1953年录制的珍贵原声;抖音上豫剧常派话题里,戏迷们自发剪辑的经典片段配上现代字幕,让传统唱段焕发新活力。
三、永不褪色的艺术丰碑
常香玉最动人的不仅是技艺,更是她对艺术的赤诚。抗美援朝时期,她带着剧团全国巡演,用156场演出的收入捐赠香玉剧社号战斗机。晚年即便身患重病,仍坚持为矿工义演,直到嗓子再也发不出声音。这种戏比天大的精神,让她的艺术超越了时空。
如今在郑州二七纪念塔旁的常香玉故居,陈列着她穿过的戏服、用过的头面。当阳光透过雕花木窗洒在凤冠的珍珠上,仿佛还能听见那段气贯长虹的唱腔:有许多女英雄,也把功劳建,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!这声音穿越七十载光阴,依然在中华大地上回响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