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戏迷刷抖音听《朝阳沟》,豫剧经典如何玩转新媒体时代?
老戏迷刷抖音听《朝阳沟》,豫剧经典如何玩转新媒体时代?
河南登封中岳庙前的百年古槐下,七十岁的张大爷熟练地划动着智能手机。抖音直播间里,豫剧名家范静正唱着《朝阳沟》选段我坚决在农村干它一百年,满屏的老铁666弹幕里,老人眯着眼跟着哼唱,手指在膝盖上打着节拍。这个充满反差感的画面,恰是河南戏曲经典《朝阳沟》在新媒体时代的生动注脚。
一、戏里戏外皆传奇:一部剧与一个时代的精神共振
1958年的河南农村,土坯墙上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标语还带着新鲜的墨香。豫剧编剧杨兰春在登封曹村蹲点时,目睹城里来的学生与乡亲们同吃同住的场景,油灯下挥笔写就《朝阳沟》。剧中银环从城市到农村的转变,暗合着新中国建设时期千万知青的青春足迹。
在郑州人民剧院首演时,扮演栓保的王善朴发现,台下总有个姑娘场场必到。后来才知这是郑州国棉三厂女工杨华瑞,因痴迷这部戏最终成为银环扮演者。这段梨园佳话,恰似剧中人物走进现实。
六十年间,《朝阳沟》在乡间戏台演出超五万场。豫西山区的老戏迷至今记得,1982年河南豫剧院三团下乡演出,拖拉机临时搭的戏台被围得水泄不通,乡亲们踩着板凳看完整场,散戏时露水已打湿衣裳。
二、从大喇叭到短视频:经典艺术的跨媒介重生
新世纪之初,《朝阳沟》遭遇传承危机。2005年河南省艺术研究院调研显示,30岁以下豫剧观众不足5%。转机出现在2018年,河南卫视《梨园春》栏目推出青春版朝阳沟,95后演员用流行唱腔重新演绎咱们说说知心话,短视频平台播放量破亿。
在B站,00后UP主戏精小丸子将银环的下山唱段混搭电子音乐,魔性剪辑让百万网友直呼上头。郑州戏曲学校的00后学员在抖音开直播教戏,直播间打赏收入反哺线下教学,形成独特的以网养戏模式。
数字技术正在重塑戏曲生态。洛阳某科技公司开发的豫剧AR脸谱,让观众扫码就能体验栓保的经典扮相。郑州地铁站的戏曲文化墙,行人扫二维码即可聆听《朝阳沟》原声,这些创新让传统戏曲突破时空界限。
三、唱不尽的乡土情:经典IP的当代价值重构
在乡村振兴背景下,《朝阳沟》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。2021年河南暴雨期间,青年豫剧演员在救灾帐篷里即兴改编新朝阳沟,唱词中5G网络架山岗,电商助农卖八方引发强烈共鸣,视频获央视新闻转发。
郑州大学文学院王教授指出:银环从逃离到坚守的心路历程,与当代大学生村官的成长轨迹惊人相似。周口市95后村官小刘坦言,正是《朝阳沟》中农村需要文化人的台词,让她决心扎根基层。
这部走过一甲子的经典,仍在续写新的传奇。河南豫剧院三团最新创排的《朝阳沟外传》,讲述银环孙女返乡创业的故事。剧中抖音直播带货的桥段,让台下年轻观众会心一笑——传统与现代的对话,从未停止。
夜幕降临,张大爷的手机屏幕依然亮着。直播间里,00后戏迷正在点唱豫剧版《孤勇者》,电子戏腔与传统板式碰撞出奇妙火花。戏台上下,代际更迭中不变的,是那腔扎根泥土的热忱。当梆子声遇上比特流,六百年的河南戏曲,正以最潮的方式打开新的百年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