戏韵悠长|老严的戏曲人生里,藏着哪些不容错过的经典唱段?

戏韵悠长|老严的戏曲人生里,藏着哪些不容错过的经典唱段?

每逢节庆,村头巷尾的老戏台总少不了老严的身影。这位扎根乡野的戏曲艺人,一开嗓便能让喧闹的市集安静下来。今天我们不谈那些被反复播放的成名作,而是沿着老严五十年的从艺足迹,挖掘那些真正值得单曲循环的宝藏唱段。

一、老戏骨的老味道

老严的戏箱里永远装着三样宝贝:褪色的蟒袍、磨出包浆的檀板、用红布包着的曲谱手抄本。豫剧《打金枝》里那段劝驸马的唱腔,经他演绎别具沧桑韵味。不同于科班出身的字正腔圆,老严的吐字带着泥土的颗粒感,每个拖腔都像老茶碗里沉淀的茶垢,越品越有滋味。

在宛梆《穆桂英挂帅》选段中,他反串旦角的辕门外三声炮堪称绝活。没有华丽的假声技巧,全凭丹田发力将巾帼豪气唱得震天响。戏迷们说,听老严唱戏就像嚼着刚出锅的芝麻焦馍,酥脆里透着焦香。

二、藏在冷门戏里的惊艳

很少有人知道,老严年轻时在湖北学过大筒戏。这种濒临失传的地方剧种,在他口中焕发新生。《双下山》里小和尚背着菩萨像偷跑下山的诙谐唱段,被他处理得妙趣横生。当唱到小尼姑年方二八时,眉眼间的灵动全然不似花甲老人。

更难得的是他即兴编创的活词戏。某年庙会突降暴雨,老严信手拈来的《龙王借伞》让观众笑中带泪。这种与天地对话的即兴创作,如今已成绝响。幸好有戏迷用磁带录下片段,让我们还能在沙沙的底噪中触摸传统戏曲的鲜活生命力。

三、寻声指南

要听原汁原味的老严唱段,建议前往地方戏曲档案馆的数字资源库。那里收藏着1987年田野采风的珍贵录音,能听到《寇准背靴》里纯用真声的夜探唱腔。短视频平台上的老严戏迷会账号,每周四晚直播经典唱段教学,常有意外惊喜。

若想感受现场魅力,每年谷雨时节的河洛文化节必有老严坐镇。当他甩着白髯口唱起《徐策跑城》,那种穿透时光的戏魂,足以让手机里的修音神曲黯然失色。戏迷们常说:老严的戏要配着柴火灶的炊烟听,就着老白干的辛辣品,才能尝出其中真味。

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,老严依然坚持用最质朴的方式传承戏曲。他的唱腔或许不够精致,但那份扎根生活的烟火气,正是程式化表演中最珍贵的破绽。当您下次在播放列表里划过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家名段时,不妨给老严留个位置——那里藏着中国戏曲最本真的模样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