陕西戏曲去哪看?这些节目藏着老陕的戏瘾密码
陕西戏曲去哪看?这些节目藏着老陕的戏瘾密码
在西安护城河边晨练的秦腔自乐班,在咸阳老街茶馆里传出的弦板腔,在渭南乡间庙会上连演三天三夜的碗碗腔...这些流淌在陕西人血脉里的戏曲基因,如今正通过屏幕与舞台焕发新生。对于想听地道陕西戏的观众,这些节目单可得收好了。
一、荧屏里的戏曲盛宴
陕西卫视《大秦腔》每周六晚黄金时段准时开锣,这个开播已逾二十载的老牌节目,去年创下同时段收视率新高。节目编排暗藏玄机:开场必是气势恢宏的《斩单童》,中场安排新编折子戏试水市场反响,压轴戏必定要请梅花奖得主亮绝活。编导老张透露:观众爱听老戏,但更想看老戏新唱,上周新编《周仁回府》加了全息投影,收视曲线直接蹿了三个点。
戏曲广播FM96.4每天早中晚三个时段轮番轰炸,早间《吼醒长安》用秦腔叫醒城市,午间《名家说戏》解密唱腔门道,晚间黄金档《票友擂台》已成民间高手华山论剑之地。去年冬天,户县农民王建民在节目中即兴改编的抗疫版《三滴血》,在短视频平台点击量突破千万。
二、网络戏台不打烊
陕西戏曲研究院抖音号堪称移动戏园子,每天早九点准时开播。网红老生李小军直播时总爱说:家人们把红心点到10万,咱就唱《下河东》!直播间打赏榜单前十的,清一色是海外IP地址。后台数据显示,凌晨三点仍有上万戏迷在线,留言区常能看见在加拿大修地铁听着秦腔想家这样的评论。
腾讯视频《非遗有戏》专题里,华阴老腔的专题纪录片点击量已破亿。镜头扫过老艺人们青筋暴起的手,特写月琴琴杆上的包浆,弹幕齐刷刷飘过这才是中国好声音。年轻观众可能不知道,片中那位吼得地动山摇的张喜民,正是电影《白鹿原》里的老腔配唱。
三、剧场里的活态传承
易俗社百年戏楼每周五的惠民场次,开票三分钟必售罄。去年重排的《火焰驹》启用90后挑大梁,旦角李梦圆的花园卖水唱段,抖音挑战赛参与量超50万次。剧场经理算过账:卖出100张票里有30张是00后,这些年轻人看完戏还要围着演员学甩水袖。
大唐不夜城的戏曲快闪已成网红打卡点。穿汉服的小姐姐刚摆好pose,忽闻锣鼓声响,四位画着半面妆的演员从人群中闪出,一段《十五贯》演罢,围观人群还没回过神,演员已隐入市井。有游客戏称:在西安逛街得耳听八方,保不齐哪个转角就撞见'活的'戏曲博物馆。
从田间地头到4K超清,从八仙桌到手机屏,陕西戏曲的打开方式越来越多样。但无论形式如何变幻,那一声穿云裂石的祖籍陕西韩城县响起时,戏迷们依然会不约而同地打起节拍。这或许就是传统文化的魔力——既能在历史长河中沉淀,又能在时代浪潮里翻新,戏里戏外,唱的都是陕西人骨子里的精气神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