戏曲“触网”:老戏迷和新听众的耳朵都该去哪儿听?

戏曲“触网”:老戏迷和新听众的耳朵都该去哪儿听?

在人民公园的凉亭里,总能遇见几位老人捧着保温杯,眯眼跟着收音机里的《空城计》打拍子。他们的孙子辈刷着短视频,突然被一段水袖翻飞的《牡丹亭》惊艳了屏幕。当千年戏曲遇见数字时代,那些在戏台前听戏的时光,正悄然生长出新的模样。

打开手机里的音乐APP,输入锁麟囊三个字,程砚秋的珍珠嗓立即流淌出来。QQ音乐专门开设的戏曲典藏馆里,藏着近万段经典唱腔。网易云音乐的评论区里,00后戏迷正为余派还是马派争论得火热。这些数字平台像一座座流动的戏园子,让《四郎探母》的悲怆与《女驸马》的俏皮,随时能在通勤地铁里响起。

真正懂行的戏迷会点开梨园行APP,这里的《贵妃醉酒》不是梅派嫡传就是当红名角的现场实况。中国戏曲网的曲库按生旦净丑分类,想听裘派花脸的《铡美案》,还是荀派花旦的《红娘》,点几下屏幕就能各取所需。抖音上戏曲变装话题播放量超过60亿次,年轻人用特效妆扮成杜丽娘,转身间让昆曲的婉转唱进了千万流量池。

苏州评弹的吴侬软语在喜马拉雅有了专属频道,秦腔的高亢激越通过快手直播传到了黄土高坡之外。荔枝FM里能听见台湾歌仔戏的独特韵白,网易云音乐上藏着香港粤剧改革的新派唱段。当河北梆子遇上电子混音,当黄梅戏搭配国风编曲,传统声腔正演绎着令人耳目一新的跨界对话。

老戏迷常说听戏要听角儿,年轻一代却在挖掘戏曲的更多可能。有人用《穆桂英挂帅》当健身BGM,在唢呐声里完成深蹲;上班族把《游园惊梦》设为晨间闹钟,让杜丽娘的不到园林,怎知春色如许唤醒清晨。当戏曲挣脱了戏台框格,化作耳机里的日常陪伴,这门古老艺术正在数字世界里找到新的知音。

下次路过街心公园,不妨停下脚步听听老人收音机里流淌的《定军山》;刷到戏腔短视频时,点个收藏慢慢品味。从黑胶唱片到数字专辑,从露天戏台到手机屏幕,戏曲的百转千回从未离开我们的生活,只是换上了更轻盈的羽衣,继续在时光里翩跹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