播音艺考戏曲选段:别让冷门成雷区
播音艺考戏曲选段:别让冷门成雷区
播音艺考中的戏曲环节常让考生进退维谷:想标新立异选冷门剧种,又怕弄巧成拙;跟风选经典唱段,又担心千篇一律。去年某省联考现场,一位女生翻唱锡剧《双推磨》时突然忘词,急中生智用苏州话即兴发挥,反而让考官眼前一亮。这看似戏剧化的场景,道破了戏曲选段的黄金法则。
一、选段标准:唱得准不如唱得巧
播音艺考戏曲环节的核心在于声形合一,考官更关注考生对声音的控制力和艺术表现力。北京某高校主考官坦言:与其听一个颤音都发不准的《贵妃醉酒》,我宁愿考生唱一段字正腔圆的评剧小调。考生要破除难度至上的迷思,选择既能展现音色特质,又能体现语言表现力的选段。
浙江传媒学院曾统计近三年优秀考生选曲,发现豫剧《花木兰》、黄梅戏《女驸马》、越剧《红楼梦》的选段通过率最高。这些选段既有鲜明的地域特色,又具备朗朗上口的旋律特征,便于考生在有限时间内掌握发声要领。
嗓音条件决定选段方向。高亢明亮型适合河北梆子《大登殿》,温婉细腻型适合昆曲《牡丹亭》,中音醇厚型不妨尝试京剧老生唱段《空城计》。切忌盲目模仿名家唱腔,要找到适合自身条件的发声位置。
二、六大剧种:藏着你不知道的加分项
京剧选段要诀在于字头咬准,字腹饱满。青衣可选《霸王别姬》南梆子看大王,老生可试《甘露寺》西皮流水。注意避免选择过于悲怆的唱段,防止情绪失控影响发挥。
越剧的吴侬软语自带叙事感。《梁祝·十八相送》中过了一山又一山选段,既能展示方言韵味,又便于加入形体表演。绍兴籍考生若能用原汁原味的嵊州方言演唱,往往能收获意外惊喜。
黄梅戏《天仙配》选段已成艺考常青树,但考官更期待听到《女驸马》中民女名叫冯素珍这类展现叙事张力的唱段。注意鄂东方言的尖团音处理,避免出现安徽普通话的尴尬。
三、考场突围:让传统唱段焕发新生
某年上戏考场,考生将京剧《梨花颂》与流行唱法结合,用气声唱法处理梨花开春带雨的尾音,既保留了戏曲韵味,又展现了声音的可塑性。这种创新不是颠覆传统,而是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共鸣点。
情感表达要收放有度。演唱《锁麟囊》春秋亭外风雨暴时,可适当减弱程派特有的幽咽婉转,突出大家闺秀的端庄大气。记住考官在听你说戏,而不是看专业戏曲表演。
形体配合讲究点到为止。演唱豫剧《花木兰》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时,配合眼神和手势即可,切忌夸张的舞台化动作。曾有考生在唱评剧时加入秧歌步,反而破坏了语言表达的连贯性。
戏曲选段不是才艺展示的附加题,而是展现语言艺术感知力的核心环节。去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的张同学分享经验:我把《牡丹亭》选段当新闻稿件处理,着重表现杜丽娘的心理独白,这种错位演绎反而让考官记住了我的声音特质。记住,艺考场上没有标准答案,只有独具匠心的艺术表达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