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戏曲学院优秀青年教师宋欣莹:在传统与创新中传承艺术之美
**北京戏曲学院优秀青年教师宋欣莹:在传统与创新中传承艺术之美**
在中国戏曲艺术的殿堂北京戏曲学院中,活跃着一位备受师生赞誉的青年教师——宋欣莹。她以扎实的专业功底、创新的教学理念以及对戏曲文化的深刻理解,成为学院中青年一代教师的杰出代表。
**从梨园新秀到教育传承者**
宋欣莹生于戏曲世家,自幼受家庭熏陶,6岁开始学习京剧基本功。2008年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北京戏曲学院表演系,主攻青衣行当。在校期间,她不仅系统学习了梅派经典剧目《贵妃醉酒》《霸王别姬》,还深入研究了程派艺术特色,曾凭借《锁麟囊》选段获得全国高校戏曲展演金奖。2012年本科毕业后赴中国戏曲学院攻读硕士学位,师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玉芙,期间参与国家艺术基金项目《京剧流派唱腔数字化研究》,将传统唱腔与现代技术结合的研究成果被收入《戏曲研究》核心期刊。
**三尺讲台育桃李**
2015年留校任教以来,宋欣莹创新性地将沉浸式教学法引入戏曲课堂。她主持的《戏曲身段情境化训练》课程,通过设置具体戏剧场景,帮助学生理解程式化动作的情感内核。2020年疫情期间,她牵头开发云端练功房线上教学系统,利用多机位拍摄和AI动作捕捉技术辅助学生远程练习,该项目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。
**舞台与讲台的双向奔赴**
作为仍活跃在舞台上的青年教师,宋欣莹坚持以演促教。2019年在新编历史剧《长歌未央》中饰演平阳公主,创造性融入汉代乐舞元素,获北京丹桂杯优秀表演奖。她带领学生成立的青鸾戏曲工作室,将《牡丹亭》改编为校园实验剧,通过现代舞美设计让传统剧目吸引年轻观众,该作品在北大百年讲堂连演5场,场场爆满。
**跨界融合的探索者**
近年来,宋欣莹致力于戏曲的跨界传播。她与中央音乐学院合作开发戏曲声腔可视化项目,通过光谱分析将不同流派的唱腔特点转化为视觉图案;参与故宫博物院戏曲文物活化计划,根据清代戏画复原出失传的《霓裳羽衣舞》片段。这些创新实践被《中国文化报》专题报道,称其为传统艺术找到时代注脚。
在学生们眼中,宋老师是能把老戏唱出新味道的魔术师;在同事看来,她是传统戏曲教育的破壁人。宋欣莹常说:传承不是复制,而是让老戏骨长出新的血肉。这位80后教师正用她的方式,在北京戏曲学院的沃土上,培育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戏曲新苗。
(注:文中涉及个人经历及成果均为创作需要虚构,如有雷同纯属巧合)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