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开北京戏曲学院的红漆木门

推开北京戏曲学院的红漆木门

推开北京戏曲学院斑驳的红漆木门,老槐树的影子便斜斜地落在青砖地上。这座藏在胡同深处的艺术殿堂,不像寻常高校那样张扬,倒像是某位隐世名伶的私宅,连墙头的琉璃瓦都透着梨园特有的韵致。

一、雕梁画栋里的时光褶皱

正对校门的二层戏楼最是惹眼,飞檐上蹲着五只琉璃脊兽,日头西斜时会在白墙上投下灵动的影子。窗棂间透出的水袖翩跹,总引得路人驻足。有老门房说,这栋楼原是清末某王府的戏台,梁柱间的彩绘至今还能辨出牡丹纹样。

穿过月洞门,练功房的红砖墙上爬满了爬山虎。清晨五点,就能听见缎面软靴踏在木地板的声响,伴着咿——呀——的吊嗓声在晨雾里荡开。老槐树的枝桠探进二楼窗口,正巧给压腿的姑娘遮住半张脸。

二、戏台春秋的活态传承

东跨院的小剧场总飘着油彩的松香味。道具架上码着褪了色的凤冠,角落里立着三米高的刀枪把子,某次武生练功时留下的枪尖划痕还留在柱子上。最奇的是后台那面铜镜,据说能照见三十年前的青衣对镜贴花黄。

逢着排新戏,琴房里的京胡声能从白昼响到星斗满天。靠南的琴房窗台上永远摆着半杯酽茶,拉琴的老先生总说:胡琴得沾着人味儿才出好声。秋深时,几片银杏飘进琴谱,倒成了天然的装饰。

三、四季流转的梨园密码

春分前后,老槐树抽新芽的日子,戏校生们开始换下冬装。水袖在料峭春风里翻飞,恰似粉白花瓣簌簌而落。有细心的学生会把落在练功服上的槐花夹进剧本,来年翻开时,墨香里还藏着春天的叹息。

立冬头场雪后,南楼的京剧身段课最是热闹。玻璃窗上结着冰花,室内却蒸腾着热气,学生们穿着单衣练卧鱼,倒真像是雪地里绽放的红梅。待到暮色四合,檐角灯笼亮起,整座校园便成了水墨画里的戏台。

暮色渐浓时,总能看见白发先生扶着朱漆栏杆走过回廊。他们的布鞋踏过百年光阴,在青砖地上踩出的声响,和当年梅兰芳踏过的,该是同一个韵脚。这座藏在胡同深处的院落,就这样把六百年的戏曲精魂,一寸寸揉进了砖缝瓦隙之间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