测测你的戏曲知识:这些专业术语里混进了个异类

测测你的戏曲知识:这些专业术语里混进了个异类

某个闷热的午后,我在后台整理戏曲道具箱,突然听到两位年轻演员的对话:这个角色的行当是花衫,走台步时要注意科介,水袖甩到第三折西皮调......话音未落,道具师傅老张突然插话:这场戏的蒙太奇处理得有问题啊!我手一抖,差点打翻整盒珠钗——这个蒙太奇,可不是戏曲舞台该有的词儿。

一、戏曲行当的通关密语

在梨园行里混饭吃,不懂点专业术语就像不会说行话的票友。京剧大师梅兰芳在回忆录里写过,他初学戏时总把行当说成角色,被师父用戒尺打了手心。真正的戏曲术语自成体系:

-**行当**:生旦净末丑五大类,细分出老生、武旦、花脸等二十余种

-**科介**:演员的程式化动作,如《拾玉镯》里孙玉娇数鸡的虚拟动作

-**水袖**:旦角行云流水的三尺白绸,梅派《贵妃醉酒》里的卧鱼绝活就靠它

-**西皮**:与二黄并称京剧两大唱腔,《空城计》里诸葛亮摇着羽扇唱的就是西皮流水

二、混入羊群的电影狼

让我们做个趣味测试(答案在文末):

1.行当

2.科介

3.水袖

4.西皮

5.蒙太奇

前四个选项都带着浓浓的戏味儿,唯独第五个散发着胶片气息。电影导演谢晋曾开玩笑说:我们在剪辑室玩蒙太奇,戏曲演员在台上耍水袖,都是手上功夫,但终究不是一个门道。蒙太奇(Montage)这个法语词,承载的是镜头拼接的艺术,和讲究一棵菜整体美的戏曲美学南辕北辙。

三、术语背后的文化密码

戏曲术语是打开传统艺术的密钥。程砚秋先生研究水袖功时,从书法中悟出逆锋起笔的力道;裘盛戎琢磨铜锤花脸的唱腔,借鉴了寺庙晨钟的音韵。这些专业词汇承载着:

-**程式之美**:甩发功表现悲愤,趟马动作象征千里行军

-**写意精神**:一桌二椅幻化万千场景,马鞭轻扬即是策马奔腾

-**师承脉络**:每个流派都有独门术语,像密码般代代相传

十年前我在长安大戏院看《锁麟囊》,当薛湘灵唱到春秋亭外风雨暴时,旁边小伙突然惊呼:这个蒙太奇转场太牛了!周围的老戏迷们忍俊不禁——把电影术语安在戏曲身上,就像给青花瓷瓶贴二维码,终究是错付了。

(答案:5.蒙太奇)

下次走进剧场,不妨留心那些带着岁月包浆的专业词汇。当你能准确说出卧鱼不是海鲜菜式,叫头不是呼朋引伴,才算真正读懂了这门古老艺术的密码。你还能找出哪些混入戏曲界的现代术语?欢迎在评论区出题切磋。建议延伸阅读:翁偶虹《京剧行当》、傅谨《中国戏剧艺术论》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