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戏要趁早学戏正当时——不同年龄段的戏曲打开方式

听戏要趁早学戏正当时——不同年龄段的戏曲打开方式

中国戏曲如浩瀚星河,三百余种地方剧种各有风韵。有人觉得学戏要童子功,有人认为退休后学戏怡情养性,其实每个年龄段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戏曲密码。

一、童稚开蒙(6-12岁):在游戏中学规矩

孩童初识戏曲,犹如在青石板上种花。京剧《三岔口》的摸黑对打,木偶戏的活灵活现,都是天然的启蒙教材。福建莆仙戏传承人林金标教孩子时,总会先让他们玩指法接龙游戏——拇指是武生,食指是青衣,小指是丑角,在手指翻飞间记住行当特征。

这个阶段要注重基本功与兴趣培养的平衡。浙江婺剧团开设的少儿班,把唱念做打拆解成趣味训练:踩着锣鼓点跳房子,甩水袖玩老鹰捉小鸡。孩子们在游戏中自然习得手眼身法步,苏州评弹团的少儿学员还能用吴侬软语说英语绕口令。

二、青春作伴(13-22岁):在叛逆中寻根脉

青少年学戏,恰似在古树上发新芽。上海戏剧学院戏曲系学生排练《牡丹亭》,会自发研究明代服饰纹样;陕西秦腔少年班排演现代戏时,把手机直播融入传统走圆场。这种古今碰撞,让00后戏迷在抖音用戏腔翻唱流行歌曲获赞百万。

这个阶段要深挖剧种精髓。河南豫剧传承人教《花木兰》时,会带学员到黄河边练声;川剧少年学变脸前,要先临摹三星堆青铜面具。广州粤剧院的青年演员将南拳融入武打设计,让传统程式焕发新机。

三、而立传薪(23-45岁):在沉淀中见天地

成年人学戏,犹如老茶入新壶。北京金融白领组建的京剧票房,把《空城计》唱出职场智慧;杭州程序员用算法分析越剧尹派唱腔的声波图谱。苏州昆曲研习社的企业家们,在《游园惊梦》中参悟中国式审美。

这个阶段可追求技艺精进。南京大学教授开设的《戏曲程式密码》课程,带学员破译水袖的几何美学;福建梨园戏传承中心推出十八步科母工作坊,让上班族在古典身段中舒展筋骨。上海白领戏曲社团霓裳雅韵,每年举办戏曲马拉松展演十二个剧种。

四、知天命养心(46岁以上):在腔调中得自在

中老年习戏,恰似晚霞映古松。天津退休教师组成的评剧票社,把《花为媒》唱成社区文明公约;成都茶馆里的川剧座唱,银发票友能即兴编创反腐唱段。扬州清曲协会的老人们,更将传统曲牌填入垃圾分类新词。

这个阶段可享受戏曲养生之妙。中医研究发现,晋剧梆子腔的爆发式唱法能锻炼心肺,黄梅戏的婉转拖腔利于调理气息。绍兴莲花落老艺人总结出唱戏三宝:云手活肩颈,台步健腿脚,吊嗓通经络。

从垂髫稚子到鹤发长者,每个人都能在戏曲长河中照见自己。当苏州评弹遇上手机直播,当秦腔摇滚碰撞出火花,传统戏曲正在不同年龄段的传承中焕发新生。这或许就是中国文化最动人的传承密码——老戏新唱,声声不息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