扇底乾坤:一柄纸扇里的戏曲江湖

扇底乾坤:一柄纸扇里的戏曲江湖

啪地一声折扇开合,青衣女子以扇遮面,只露一双含情目;武生反手甩开折扇,扇骨划出凛冽弧光;丑角倒持扇柄,扇头轻点鼻尖惹得满堂喝彩。在戏曲舞台上,这方寸之间的纸扇,早超越了纳凉器具的范畴,化作角色身份的无言注脚。

一、旦角:扇遮半面春风

昆曲《牡丹亭》里,杜丽娘执泥金折扇游园,扇面半掩的刹那,春色与春心皆在扇底流转。闺门旦执扇讲究三寸春心托扇底,扇沿始终与下颌保持分寸,扇面开合不过半尺,连扇坠流苏的摆动都要合着莲步的韵律。泼辣旦却另有一番气象,《金玉奴》中金玉奴持大蒲扇叉腰而立,扇面翻飞如蝶,扇底透出的尽是市井女子的泼辣劲儿。

水袖与折扇的缠绵最是动人。程派名剧《锁麟囊》中,薛湘灵执扇的右手与水袖缠绕,翻腕间扇面如白鹤振翅,将大家闺秀的矜持与悲悯化作具象的舞姿。这种精妙的肢体语言,恰是戏曲无声不歌,无动不舞的美学真谛。

二、生行:扇走八面风云

京剧《群英会》里的周瑜,一柄描金折扇开合生风。小生行当执扇讲究执扇如执剑,扇骨贴腕发力,开扇时扇面陡立如屏,合扇时扇头指地若剑锋。翎子生持扇更添英气,甩头亮相时翎子与扇穗齐飞,恍若锦鸡振羽。

老生执扇则显沉稳气度。《空城计》中诸葛亮轻摇羽扇,扇面始终低于胸口,每一下摇动都暗合着西皮慢板的节奏。扇坠流苏纹丝不动,城楼上抚琴的从容与扇面的悠然相映成趣,将智绝的胆识凝练在方寸之间。

三、净丑:扇舞百态众生

川剧《做文章》里的丑角夫子,倒提折扇充作戒尺,扇头戳向学童时突然变向敲在自己额角,夸张的肢体配上扇子清脆的响声,喜剧效果拉满。这种反执扇的技法,在京昆丑角中演化为扇戏绝活——扇子忽而变拂尘,忽而化毛笔,道具的错位使用暗藏机锋。

花脸行当执扇别有洞天。昆曲《钟馗嫁妹》中,钟馗执巨扇起舞,扇面翻卷似黑云压城,配合踢腿、旋腰的粗犷身段,将鬼神之威融入扇影之中。这种武扇技法,在蒲剧、秦腔等剧种中更发展出扇子功,扇面开合间可模拟刀光剑影。

从闺阁到沙场,自庙堂至市井,一柄纸扇在戏曲舞台上幻化万千。老艺人说扇子会说话,当不同行当的演员执起这方寸道具,扇面开合的角度、执扇的高低、摇动的频率,都在诉说着角色的身份密码。下次走进戏院,不妨细观那扇底乾坤,或许能窥见另一个维度的戏曲之美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