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昆曲演员玩起摇滚:那些不务正业的戏曲新物种

当昆曲演员玩起摇滚:那些不务正业的戏曲新物种

戏园子里怎么有电吉他声?上周六晚,杭州某小剧场内,一群老戏迷面面相觑。台上旦角的水袖刚甩出个卧鱼儿,背景音乐突然爆发出重金属riff。这场混搭了京剧唱腔与摇滚乐的《新贵妃醉酒》,正成为年轻人票圈里的新宠。

这不是孤例。在成都的川剧茶楼,变脸艺人王师傅悄悄把抖音神曲编进锣鼓经;苏州评弹团的新生代演员们,抱着三弦在直播间玩起了说唱。这些被老观众斥为糟蹋传统的表演,却在B站创造了单场百万点击的奇迹。

戏曲界的离经叛道早有端倪。2016年,上海京剧院推出蒸汽朋克版《牡丹亭》,杜丽娘的褶子裙缀满齿轮,柳梦梅手持机械折扇。道具师老张回忆:当时票友骂我们'戏妖',可首演当天,三分之二观众是90后。

这种创新暗合了年轻人的审美密码。中国戏曲学院2023年调研显示,95后观众更青睐时长40分钟以内、融合光影科技的沉浸式演出。传统戏楼里一桌二椅的极简美学,正被全息投影与环绕音响重新解构。

争议声中,老艺人们也在悄然改变。豫剧名家李树建去年将《程婴救孤》改编成街舞版,他坦言:孩子们说原版像历史课,现在他们愿意看,就是传承的转机。这让人想起民国时期梅兰芳改革京剧服装,当年何尝不是离经叛道?

当昆曲遇上电音,当水袖混搭街舞,这些不务正业的戏曲新物种,或许正在演绎传统艺术最叛逆的传承方式。就像故宫里的网红雪糕,看似违和,却让年轻人重新走进了红墙黄瓦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