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戏台上骂逆子:那些教人向善的不孝戏
老戏台上骂逆子:那些教人向善的不孝戏
在乡野间的古戏台前,总能看到抹着眼泪的老人家。他们未必是为戏中才子佳人的离合悲欢动容,倒常被那些白发爹娘受罪的桥段戳了心窝。中国戏曲里藏着不少不孝戏,这些百年老戏用最直白的唱词,把孝道二字刻进了世世代代中国人的骨血里。
一、竹篮打水的《墙头记》
山东梆子里的《墙头记》堪称不孝戏的活标本。老木匠张木匠鳏居多年,两个儿子分家时像甩包袱似的把老父往墙头一搁,你推我搡间竟让老父亲悬在半空。这出戏在鲁西南演了二百年,至今戏台上只要唱到墙头寒风吹破袄,台下必定骂声四起。有老辈人说,早年间演这出戏,真有看客朝台上扔石头砸逆子的。
这戏最绝的是结局:老木匠假装藏着金银,引得两个儿子争相尽孝,最后却从房梁上吊下个竹篮子,里头飘着孝顺父母胜似金的条幅。这般辛辣讽刺,让多少不孝子看了后背发凉。
二、天打雷劈的《清风亭》
闽南高甲戏里的《清风亭》更叫人脊背发凉。薛荣赴京赶考,发妻严氏在清风亭产子,被张元秀夫妇捡去抚养,取名张继保。待这孩子金榜题名,竟不认养父母,老两口悲愤撞柱而亡。此时戏台上必起惊雷,活活劈死这个状元郎。
这出雷劈不孝子的戏码,在福建沿海演得最是惨烈。老戏迷们至今记得,演张继保的武生要连翻十八个筋斗,最后直挺挺摔在台板上,喻示遭了天谴。泉州某戏班三十年前演这出戏,雷雨交加中真个闪电劈断了戏台檐角,从此这出戏在当地愈发被视作警世箴言。
三、戏台下的镜子
这些不孝戏能在民间流传数百年,实在因它们照见了最真实的人性。《墙头记》里兄弟推诿的嘴脸,活脱脱就是今日某些家庭争产纠纷的预演;《清风亭》中养子得势后的翻脸无情,与现代社会里出国子女失联的新闻何其相似。老艺人们深谙观众心理,总在戏里埋着现世报的种子——要么让逆子当众出丑,要么请雷公代行家法。
在浙南某村,至今保留着演不孝戏前要祭拜戏神的传统。戏班主捧着三炷香对天祝祷:愿借梨园三尺地,教化世间不孝人。这朴素的愿望,恰是这些老戏传承至今的精神内核。当大幕拉开,戏里戏外的人心,都在忠孝仁义的天平上称量。
这些老戏如今还在乡间草台上演着,台下坐着的除了白发翁媪,也多了些举着手机录像的年轻人。当《清风亭》的雷声再次炸响时,不知那些忙着转发短视频的游子们,可会想起家中盼儿归的双亲?戏台上的铜锣依旧铿锵,敲打的何尝不是千百年来未曾改变的人心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