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神爷戏台记:锣鼓声里品人间百味
【财神爷戏台记:锣鼓声里品人间百味】
江南水乡的戏台前,总见几位老者端着搪瓷缸子,听见咚咚锵的锣鼓声便伸长脖子——这是要唱财神戏了。民间传唱数百年的财神爷故事,在勾栏瓦舍间流转至今,每个褶子都藏着世道人心。
一、金甲神将踏祥云
老戏迷最爱看的《财神下凡》,开场必是满台金粉飞扬。财帛星君头戴缀满珍珠的如意冠,大红蟒袍绣着金线元宝,踩着三寸厚底靴登场。这出戏讲究个亮堂,光是那面用八百片金箔贴成的令旗,就能晃得台下人眯起眼睛。
故事总从人间贪欲起。某年大旱,张家庄员外私吞赈灾银,财神化作游方道士登门。这道士偏要在中庭种下铜钱树,引得员外半夜偷挖。谁知每挖出一枚铜钱,地底就涌出血水——原是贪财者的心头血。待鸡鸣三遍,员外已成树下枯骨,财神甩着拂尘唱道:世人只道金银好,哪见钱眼吃人刀。
二、市井巷陌藏玄机
《摇钱树》这出戏另有一番市井气。城隍庙前的草台班最拿手这折,旦角扮的豆腐西施扶着竹扁担,与落魄书生在除夕夜共守破庙。忽见白发老翁颤巍巍进门,往香炉里插了三支断香。待更鼓响过,庙中那株枯槐竟挂满铜钱。
这戏里的财神不露真容,偏叫凡人自己抉择。书生拾钱欲买笔墨,西施却将钱串挂在槐树枝头。待天明时,满树铜钱化作嫩绿新芽——原来真财神早化作打更人,在台下跟着众人抹眼泪呢。老辈人说,这戏看着热闹,实则是面照妖镜,照得见看客心底的善念。
三、戏里戏外两重天
如今戏台搬上荧幕,倒生出新趣味。某版《财神嫁妹》在视频平台点击百万,弹幕飞过前方高能时,正是财神妹子凤冠霞帔亮相。这出戏讲究武戏文唱,九尺长的金线绣球抛向观众席,视频特效让绣球化作漫天金雨。年轻人边发接财神表情包,边争论着该不该用AR技术复原老戏台。
有老票友摇头:失了那口人味儿。可当视频播到财神挥毫题仁义千金匾额时,发弹幕的手却都顿了顿。或许这正是戏曲穿越时空的魔力——任你科技如何炫目,终要让位于戏文里那点温热的人情世理。
戏台上的财神爷从不说教,只把那人间百态化作一板一眼的唱念做打。当视频进度条走到底,满屏再刷亿遍的留言里,谁不是在看戏,又谁不是在观心?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