采茶戏:一捧新茶唱尽人间百味

采茶戏:一捧新茶唱尽人间百味

江南四月,茶山笼翠,采茶女的歌声穿透晨雾。这种诞生于茶田垄间的艺术形式,以质朴的乡音道尽人间悲欢,在赣南的竹篱茅舍、桂北的吊脚楼前、湘东的青石戏台上,演绎着代代相传的生命故事。

一、赣南采茶戏:茶山飞出的金凤凰

在江西信丰的茶山上,《茶童戏主》的唱腔已传唱百年。头戴斗笠的茶童用诙谐的山歌,把贪婪茶商的丑态编成俚曲,逗得满场茶农捧腹。当茶姑唱起《九龙山摘茶》,婉转的曲调里藏着采茶女对远行情郎的思念,九曲十八弯的拖腔仿佛要把漫山茶树都染上相思。

《钓拐》这出经典折子戏更显民间智慧。巧媳妇三言两语戏弄好色财主,机智应答的唱段在茶乡口耳相传。老艺人至今记得,早年戏班挑着茶篓走乡串寨,每到采茶季,茶山处处可闻十二月采茶的调子。

二、桂北彩调:山水酿就的戏曲佳酿

漓江边的《王三打鸟》另有一番风味。壮族青年追逐锦鸡的轻快步伐,与彩调特有的哪嗬嗨帮腔相和,把瑶寨里的爱情故事唱得活色生香。这出戏里融入了打油茶、抛绣球等民俗,连道具都是竹篾编的锦鸡模型。

《刘三姐》虽是世人皆知,但采茶戏版本别有洞天。当山中只见藤缠树的旋律响起,三姐与阿牛哥对歌时的眉眼传情,比电影更添三分野趣。老戏迷说,早年的草台班演到骂媒段落时,台下常有妇人跟着抹泪。

三、湘鄂茶灯戏:三省交界的艺术瑰宝

在湖北阳新的古戏楼上,《姑嫂采茶》的灯戏正热闹开锣。姑嫂二人头顶茶灯,手持彩扇,把采茶、炒茶的劳作化为曼妙舞姿。这种源自宋代茶贩唱价的表演,至今保留着踩八卦走四门的古老程式。

湘东的《蔡坤山犁田》堪称喜剧经典。懒汉蔡坤山在田头偷懒耍滑,被巧媳妇治得服服帖帖,夸张的丑角表演让观众笑出眼泪。当地老人说,这出戏能让新过门的媳妇学会治家之道。

夜幕下的茶山,戏台上的油灯次第亮起。这些从泥土里长出来的故事,带着茶汤的苦涩与回甘,在代代艺人的传唱中愈发醇厚。当现代剧场里的灯光暗去,那些关于采茶汉子的汗、待嫁女儿的情、白发老妪的叹,依然在乡间的晒谷场上鲜活如初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