采茶戏:泥土里长出来的民间艺术,这些经典剧目你听过吗?

【采茶戏:泥土里长出来的民间艺术,这些经典剧目你听过吗?】

采茶哟——采茶啰!清晨山间的一声吆喝,惊醒了沉睡的露珠。在赣南的梯田茶山间,戴着蓝印花布头巾的采茶女指尖翻飞,腰间竹篓渐满,口中飘出的山歌小调,正是传承数百年的采茶戏最初的旋律。这种根植于劳动生活的戏曲形式,在长江流域的青山绿水间开枝散叶,孕育出二十余种各具风情的剧种。今天,就让我们循着茶香,细数那些藏在茶园深处的梨园珍宝。

**一、赣南采茶戏:一把扇子舞出人生百态**

要说采茶戏的正宗源头,必得提到江西赣南。这里的采茶戏保留着最原始的山野气息,一把油纸扇在演员手中千变万化,时而化作采茶的竹篮,时而变成挑水的扁担。经典剧目《茶童戏主》里,机智的茶童用山歌唱得地主团团转;《睄妹子》中青年男女借采茶传情的桥段,至今仍是当地婚俗中的保留节目。最绝的是矮子步绝活,演员全程屈膝表演却如履平地,活脱脱一副茶农攀山采茶的生动图景。

**二、湘楚大地上的茶香戏韵**

翻过罗霄山脉,湖南的采茶戏在楚文化的浸润下别具风味。衡州采茶戏《打对子》里,两位丑角用方言插科打诨,包袱里抖出的都是田间地头的智慧。而《采茶歌》中长达半小时的十二月采茶唱段,既是农事月令歌,又是生活叙事诗。永州地区的对子调更显泼辣,男女对唱时眉眼传情,把湖南人的火辣性格演得淋漓尽致。

**三、鄂东南茶山飞出金凤凰**

在湖北阳新,采茶戏与本地花鼓戏碰撞出独特火花。《姑嫂摘茶》中妯娌二人的采茶扑蝶舞,水袖翻飞间暗藏机锋;《张先生讨学钱》以书生讨债为引,把旧时私塾先生的酸腐气刻画得入木三分。最特别的要数茶灯戏,正月里各村灯班举着茶篮造型的花灯,且歌且舞走村串户,恍如流动的茶园盛会。

**四、八桂大地的采茶变奏曲**

广西桂南采茶戏在壮族山歌的滋养下,平添几分悠扬。《送哥卖茶》中兄妹二人的十字步踏出茶市百态,三句半的念白透着市井幽默。而《十二月采茶》经壮语改编后,尾音拖长的呢呀嗨衬词,让人仿佛看见云雾缭绕的六堡茶山。融水苗族自治县的采茶调更与芦笙舞结合,创造出载歌载舞的新形态。

这些从茶园里生长出来的戏曲,没有华丽的戏台,不靠繁复的行头,单凭一把二胡、几面锣鼓,就能在晒谷场上唱尽人间悲欢。老艺人们常说:采茶戏的魂在茶篓里,在锄头上,在老百姓的饭碗里。如今虽已少见走村串寨的草台班子,但那些浸润着茶香的故事,依然在地方剧院的舞台上,在短视频平台的点赞中,续写着新的传奇。

下次若有机缘到访这些茶乡,不妨循着悠扬的采茶调,去听听那些比茶叶更耐人寻味的故事。或许在某个转角,就能遇见头戴茶花、手执彩扇的戏班,正把百年光阴唱进一盏新茶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