蔡村今晚唱什么戏?老槐树下藏着百年戏码单

蔡村今晚唱什么戏?老槐树下藏着百年戏码单

暮色刚染青砖墙头,蔡村老戏台前就支起了长条凳。张家嫂子把熬好的绿豆汤往石阶上一搁,转身就去敲李家的门:他婶子,快把去年腌的梅子带上,今晚唱的可是《双锁山》!

**一、戏单上的密码**

老戏台斑驳的砖缝里,嵌着块泛黄的木牌。凑近了瞧,尽是些正月初八·龙凤呈祥、谷雨·白蛇传的刻痕。村东头的王老倌子眯着眼说:这是光绪年间的戏码单,咱们蔡村唱戏,从来不看黄历,要看节气。

立夏唱《穆柯寨》,是取卸甲归田的吉利;霜降必演《锁麟囊》,暗合秋收冬藏的农谚。今晚这场《双锁山》选在麦子抽穗时,戏里刘金定跨马征西的扮相,正应了农忙时节不让须眉的劲头。

**二、后台的胭脂香**

后台的桐油灯把十六岁的春妮映成剪影。她正对着斑驳的镜子勾脸谱,黄莺戏班的班主周师傅捏着狼毫笔指点:这柳叶眉要斜飞入鬓,咱们唱的是刀马旦,得带三分英气。春妮的奶奶当年就是蔡村第一武旦,八十岁了还能来段鹞子翻身。

妆匣里躺着枚褪色的点翠头面,这是春妮的嫁妆。村里姑娘出阁前都要登台,说是把闺女的娇留在戏里,把妇人的韧带回家中。台前传来三通鼓响,春妮扶了扶七星额子,缨枪在握时,分明还是那个跟着奶奶学走圆场的小丫头。

**三、月光下的活戏本**

台下最前排永远留给九十岁的赵太婆。老人耳背,却能跟着鼓点跺拐杖:这句'马踏连营七百里'该使'急急风',锣鼓师傅今天慢了半拍。她布满老年斑的手掌摊着本民国戏考,泛黄的纸页间夹着干枯的麦穗——这是1958年村里断粮时,戏班子用戏本换口粮的凭证。

当春妮一个漂亮的鹞子翻身赢得满堂彩时,月光正巧爬上戏台飞檐的嘲风兽。外乡人不知道,蔡村的戏从来不在节目单上,那些嵌在老槐树年轮里的悲欢,才是真正的戏码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