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戏曲可不只有京剧!这些老戏骨您听过几个?

北京戏曲可不只有京剧!这些老戏骨您听过几个?

前门楼子九丈九,四九城里藏锦绣。要说这北京城里的宝贝,除了红墙黄瓦的紫禁城,最金贵的还得数那些在胡同深处咿咿呀呀传了百年的戏文。您可别以为北京戏曲就剩个京剧撑场面,今儿个咱就掀开老戏箱,细数那些藏在北京城骨子里的戏曲明珠。

**一、京城戏码头:三百年的南腔北调**

打乾隆爷下江南带回来四大徽班算起,北京就成了南腔北调的戏码头。前门外的广和楼、三庆园,当年可是比现在三里屯还热闹的地界。徽班进京不单带来了京剧的雏形,更让汉调、昆曲、梆子在这方水土里扎了根。您要是穿越回光绪年间,能在茶馆里听着陕西秦腔与苏州评弹打擂台,那才叫个新鲜。

**二、戏园子里藏着多少绝活**

1.**京剧里的活化石**

单说这京剧里的湖广音,那可是带着楚腔汉调的遗韵。梅兰芳先生《贵妃醉酒》里的卧鱼身段,讲究的是昆曲的底子;裘盛戎先生唱包公时那声炸雷般的哇呀呀,骨子里带着河北梆子的豪迈。现如今长安大戏院的后台,还能见着老艺人给年轻演员说尖团字的讲究。

2.**昆曲雅韵绕梁**

恭王府花园里的牡丹亭,年年四月还有游园惊梦的实景演出。北方昆曲剧院的老先生们,能把《单刀会》里关云长的英雄气唱得满堂喝彩。您细听那笛声里的水磨腔,分明还带着江南的烟雨,却在北京城的四合院里浸润出别样风骨。

3.**市井里的烟火戏**

天桥乐茶园里的评剧《杨三姐告状》,唱的是老北京胡同里的家长里短;老舍茶馆的北京曲剧,用京腔京韵把《茶馆》《龙须沟》演得活灵活现。这些扎根民间的戏种,可比电视剧里的家长里短带劲多了。

**三、老戏新唱有看头**

如今正乙祠戏楼里,90后演员把《牡丹亭》唱出了摇滚味儿;中国戏曲学院的留学生能把《三岔口》的武打耍得比本地学生还溜。前阵子国家大剧院搞的戏曲VR体验,让观众戴着眼镜就能跟着杨子荣打虎上山。您说这老戏,是不是越活越年轻了?

走在鼓楼西大街,冷不丁就能听见哪个四合院里飘出吊嗓子的声音。这些咿咿呀呀的唱腔里,藏着的不仅是帝王将相的传奇,更是北京城八百年的精气神。下回您逛胡同,可得支棱起耳朵——没准转角处,就藏着一段动人心魄的好戏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