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袭水袖诉衷情蔡天凤的戏曲人生剪影

一袭水袖诉衷情蔡天凤的戏曲人生剪影

在粤剧戏台流转的光影里,总有个身影令人过目难忘。蔡天凤踩着云步登上台来,凤眼轻挑间,将《帝女花》里长平公主的凄美演绎得入木三分。这位被行家称为声色艺全的粤剧名伶,用三十年时光在梨园深处书写着自己的传奇。

一、入行拜师:梨园门墙深几许

1989年夏天,广州粤剧院的练功房外,16岁的蔡天凤踮着脚尖偷看前辈们练功。红船子弟出身的她,从小听着粤曲长大。当年粤剧名家罗家宝来肇庆演出,小姑娘挤在人群里看完全本《再世红梅记》,就此种下戏曲情根。

拜入名伶林小群门下时,师父递来一双三寸厚的跷鞋。蔡天凤咬着牙在青石板上走圆场,脚掌磨出血泡也不敢停。清晨五点吊嗓,深夜还在背戏文,这般苦功终在三年后见分晓。1992年登台《白蛇传》,她饰演的小青身段灵动如柳,一折《盗仙草》赢得满堂彩。

二、经典重塑:旧曲新声总关情

冷雨凄风不可听,乍分离处最伤情。蔡天凤在《紫钗记》中诠释霍小玉,将折柳阳关唱段处理得缠绵悱恻。她特意研读汤显祖原著,在传统程式中加入细腻眼神,把大家闺秀面对情变的心理层次层层剥开。

2010年复排《红楼梦》,她挑战林黛玉一角。不同于以往柔弱的黛玉形象,蔡天凤在葬花一折中加入水袖抛接技巧,三米长的白绸如落英纷飞。当唱到天尽头,何处有香丘时,骤然收袖凝立,将黛玉的孤傲与绝望定格成永恒画面。

三、跨界创新:古调新弹意未休

2018年香港西九戏曲中心,蔡天凤与交响乐团合作《梁祝》。小提琴协奏曲与梆黄唱腔奇妙融合,她创造性地用粤剧乙反调演绎楼台会,把祝英台泣血陈情的段落唱得荡气回肠。这场跨界演出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,谢幕时掌声持续十五分钟。

疫情期间,她在抖音开设凤鸣清音账号。穿着便装示范《牡丹亭》指法,用普通话讲解粤剧发音诀窍。有网友留言:原来杜丽娘的春愁可以这样美,她笑着回复:下次教你们画戏曲妆面。

如今的蔡天凤依然坚持每天练功,梳头时总要哼几句《昭君出塞》。戏服箱里整齐叠着二十多套头饰,最旧的那顶点翠凤冠,是师父林小群传下的宝贝。她说:戏曲是流动的博物馆,我们这代人既要当好保管员,更要做个传灯人。每当月夜,广州文化公园的水上戏台亮起灯火,那个婉转悠扬的唱腔,总会准时在珠江水畔响起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