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流量密码遇上传统艺术:蔡徐坤粉丝群体里的戏曲新势力
当流量密码遇上传统艺术:蔡徐坤粉丝群体里的戏曲新势力
北京梅兰芳大剧院的后台化妆间里,24岁的小棠正在仔细勾画着虞姬的柳叶眉。这个就读于中国戏曲学院的研二学生,在抖音账号坤坤的戏腔女孩里拥有13万粉丝。当她在直播间用程派青衣唱腔演绎蔡徐坤的《情人》时,实时弹幕里飞过的双厨狂喜字样,正在见证一场传统与流行碰撞的奇妙化学反应。
一、数据里的跨界密码
微博超话蔡徐坤国风舞台累计阅读量突破23亿次,B站戏曲区UP主坤音绕梁制作的《蔡徐坤×京剧混剪》单日播放量破百万。在网易云音乐戏腔翻唱歌单中,蔡徐坤作品改编占据TOP10中的4席。这些数据背后,是超过67%的00后粉丝在问卷调查中表示因偶像接触戏曲文化。
2023年腾讯娱乐白皮书显示,蔡徐坤粉丝群体中持有戏曲类APP年费会员的比例达18.7%,远超其他顶流艺人粉丝均值。在抖音当爱豆遇上戏曲话题下,蔡徐坤相关视频贡献了38%的内容产出,其中昆曲水袖舞教学视频获赞超200万次。
二、应援场里的文化混搭
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门口,去年蔡徐坤生日应援现场出现了令人惊叹的场景:300名ikun身着改良版戏曲服装,手持LED牡丹灯牌,用评弹曲调合唱《没有意外》。这种新国风应援模式已在23个城市的粉丝后援会形成固定文化。
在苏州昆剧院举办的坤音雅集活动中,95后粉丝小敏展示了用苏绣技法制作的蔡徐坤戏曲造型人偶。这个耗时328小时的作品,将爱豆的银发造型与昆曲头饰完美融合,正在筹备申报非遗创新项目。
三、流量反哺下的传承裂变
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李佩红指出:蔡徐坤粉丝的二创作品让《牡丹亭》在Z世代中的认知度提升了47%。这种跨次元传播正在产生蝴蝶效应:抖音戏曲仿妆挑战赛里,蔡徐坤欧美妆与京剧脸谱的结合视频累计播放量达4.2亿次。
粉丝自发组织的坤韵戏曲社已在全国建立19个分社,定期举办线上线下戏曲教学活动。其开发的爱豆教你唱戏腔APP上线三个月用户突破80万,其中52%为首次接触戏曲的00后用户。
当打榜投票的手指开始抚过水袖绸缎,当修图软件里的爱豆海报叠上戏曲妆容,这场由顶流偶像触发的传统文化复兴运动,正在重构着文化传承的路径。或许正如某位粉丝在超话中的留言:我们追的不是星,是璀璨星河里永不褪色的文化DNA。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,让古老的戏曲艺术在流量的浇灌下绽放出新的生命力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