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戏台如战场:登台前夜班主不会告诉你的九件事》
《戏台如战场:登台前夜班主不会告诉你的九件事》
戏班子里有句老话:台上一炷香,台下十年功。可光有功夫还不够,那年跟着师父头回登台,我抱着绣花褶子候场时,两腿抖得比甩水袖还利索。今儿就给诸位说说,这登台前要备下的可不止背熟戏词这么简单。
一、行头不是衣裳,是第二层皮肤
老旦的暗纹团花帔得提前三天熏上沉水香,武生的厚底靴要拿黄酒泡软。去年腊月演《白蛇传》,小青的云肩少别一枚盘扣,转身时勾住许仙的玉带,生生把断桥相会演成了摔跤擂台。记住,行头要分三份理:头面用丝绒匣子装,水钻贴片另放防刮花,刀枪把子得拿棉布裹着,省得磕出响动坏了戏。
二、油彩盒里藏着乾坤
勾脸的学问大着呢。旦角的胭脂要兑三滴玫瑰露,净行的金粉得掺蜂蜡防掉色。有回扮穆桂英,眼窝的桃红没调匀,灯光一打活像挨了拳头。建议备两套笔:狼毫勾细线,羊毫填色块。再塞包生宣在妆匣底层,紧要关头能当吸油纸救急。
三、后台生存法则
候场时别碰师哥的紫砂壶,那是人家润嗓的命根子。水衣子要带两套,六月天里三层戏服闷着,汗湿了能救命。见过新来的小花旦饿着肚子上台,唱到待我细细说端详时,肠鸣比胡琴还响。备几块茯苓糕,既顶饿又不粘牙。
四、暗器要备在戏外
老生随身带块老玉,旦角袖里缝平安符,这不是迷信。去年城隍庙唱《钟馗嫁妹》,戏台梁上掉下块漆皮,正砸在判官笔尖上。后来才知道,班主早让人在幕布后藏了备用的。记住,暗钉、别针、鱼线这些暗器,比你的跟头功夫更紧要。
五、耳朵比嗓子金贵
上场前别光吊嗓子,要听风声。乐师调弦的音高,后台的脚步节奏,甚至台下茶碗盖的响动,都是开场的信号。有年庙会唱《大闹天宫》,我光顾着看自己的猴毛靴,没听见司鼓换了点子,一个筋斗翻早了整三拍。
六、留三分魂在幕布里
这话是师父教的。扮上全妆别乱跑,省得吓着烧水的阿婆。但真要遇着顶棚漏雨、灯架摇晃,你得留个清醒魂儿想着退路。见过武丑演《三岔口》时真撞上停电,人家摸黑打了全套,靠的就是平日把戏台柱子数得门儿清。
七、压箱底的救命招
袖里常备:薄荷脑鼻烟通窍,仁丹防暑,黄蜡补鞋底,最要紧是带截戏本没有的唱词。那年给军阀贺寿唱《龙凤呈祥》,孙尚香本该唱喜滋滋,硬是被逼着改笑盈盈。要不是师姐早教我备下应变词,怕是要吃枪子儿。
八、卸妆比上妆难
散戏后别急着扯头面,先拿热手巾焖软松香胶。见过角儿图快硬撕,连真眉毛都带下来。鬓角的片子要逆着贴的方向揭,卸妆油得捂够时辰。记住,脸皮是自己的,戏是别人的。
九、备好三更灯火
谢幕不是终点。那沾了油彩的里衣要当天浆洗,头面得用银布擦拭防氧化。师父常说:戏箱收拾不利索,下回登台准忘词。这话我验过三回,回回灵验。
说到底,戏台上的光鲜都是幕后的琐碎堆起来的。您要是真打算吃这碗戏饭,记得明儿早起练功前,先把今儿说的这些零碎拾掇齐整喽。保不准哪天,这些琐事比你的唱念做打更救命呢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