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彦:梨园灯火里的点灯人
王彦:梨园灯火里的点灯人
东城胡同深处传来一缕游丝般的吟唱,踩着青砖上的晨露寻声而去,推开朱漆斑驳的院门,正见王彦老师立在老槐树下。晨光透过枝桠在她月白色练功服上洒下碎金,水袖轻扬处,惊起三两觅食的灰雀。
一、梨园新芽
王彦生于前门大栅栏的梨园世家,祖父是民国年间京城有名的武生。五岁那年,她趴在广和楼后台的衣箱上,看父亲勾着关公的卧蚕眉,金箔在油彩里翻飞,从此那抹朱砂红就烙在了心头。
2002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时,她已是程派青衣的佼佼者。师从京剧名家张曼玲期间,寒冬腊月里,她裹着军大衣在未名湖畔吊嗓,呵出的白气与湖面晨雾融成一片。这段苦功,让她在毕业大戏《锁麟囊》中一鸣惊人。
二、方寸舞台育新苗
每个孩子都是未开刃的宝剑。在戏曲附中的排练厅,王彦独创的情境教学法正让传统课堂焕发新生。她让初学《春闺梦》的小学员蒙眼感受风声,在《拾玉镯》教学中引入默剧训练,把斯坦尼体系化入戏曲程式。
去年秋天,患有社恐的学员小雨总躲在幕布后。王彦发现她手指纤长,特意安排《天女散花》的绸带功。如今站在区文艺汇演舞台上的小雨,十米长绸舞得行云流水,眼波流转间尽是自信。
三、春华秋实
十八载教学生涯,王彦带出的26名学生考入中央戏剧学院,其弟子在小梅花奖中摘得7金3银。更难得的是,她把戏曲课堂搬进了社区养老院。每周四下午,银发学员们跟着她学《贵妃醉酒》的云步,满院海棠纷飞中,时光仿佛倒流回他们青春正好的年月。
2021年戏曲春晚,王彦带领学生创新编排的《数字牡丹亭》惊艳全场。全息投影的杜丽娘从水墨山水中娉婷而出时,直播间瞬间涌入百万点赞。她却说:戏曲传承不是把古董锁进玻璃柜,而是让老树年年发新枝。
暮色渐浓,排练厅的灯还亮着。王彦正给新编儿童京剧《大闹天宫》设计脸谱,手机屏幕上是女儿发来的消息:妈妈,今天我学会转手绢啦!窗台上的海棠开得正好,月光漏过雕花窗棂,在她鬓角染上淡淡霜色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