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朱的戏台:一位轮椅上的豫剧追梦人

老朱的戏台:一位轮椅上的豫剧追梦人

河南商丘虞城县利民镇的老街上,总能听见一阵清亮的豫剧唱腔。人们循着声音望去,总能在老朱家院门口的梧桐树下,看见轮椅上的身影正对着斑驳的砖墙吊嗓子。他的右手跟着唱词在扶手上打着板眼,膝盖上摊着本泛黄的《豫剧唱腔三百段》,书页边角都磨出了毛边。

**一、命运转折的锣鼓点**

2003年的秋天,老朱还是建筑工地的钢筋工。那日收工路上,一辆失控的货车让他永远失去了左腿。手术醒来时,病床边的收音机正放着《穆桂英挂帅》,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的唱词撞进耳膜,他忽然想起小时候跟着草台班子学戏的日子。

康复期间,老朱在病房里用输液架当枪杆,给病友们演《长坂坡》里的赵云。护士长发现他唱念做打样样在行,特意把医院联欢会的压轴戏交给他。那天他坐着轮椅登台,一段《程婴救孤》让台下哭红了一片眼。

**二、轮椅上的戏曲人生**

老朱的院子成了露天戏台。天不亮就听见他咿咿呀呀地开嗓,八仙桌上的茶缸摆成九宫格当锣鼓点。有次县豫剧团来镇上演出,他摇着轮椅追了十里地,在后台给团长唱了段《南阳关》,硬是把专业琴师听得忘了拉弦。

每到周末,镇文化站的木长椅上坐满老人孩子。老朱把豫剧经典改成方言快板,用搪瓷盆当梆子,教孩子们唱《花木兰》。去年重阳节,他带着五个坐轮椅的老人排了出《五老庆寿》,谢幕时观众把巴掌都拍红了。

**三、薪火相传的梆子声**

短视频平台上的轮椅戏痴突然走红,老朱却把打赏的钱全换了戏服。他在自家堂屋支起衣架,三十多套行头按生旦净末丑分类挂着,最贵的那件红蟒袍是攒了三年鸡蛋钱买的。有次县里来采访,发现他床底铁盒里存着上百张手抄谱,谱纸边角还画着身段图解。

如今利民镇小学有了豫剧兴趣班,老朱每周三准时出现在教室。孩子们举着木刀纸剑围着他转圈,他总说:戏比天大,只要心里有戏台,走到哪都能开锣。镇东头的古戏楼翻修时,台阶旁特意加了条轮椅通道,青石板上刻着莲花纹——这是老朱亲自选的样式。

梧桐叶飘落的时节,老朱的轮椅辙印在石板路上织成密密的网。那些深浅不一的痕迹,就像豫剧唱腔里的拖腔,悠悠地诉说着一个关于坚守的故事。当梆子声再次响起,整个镇子都成了他的戏台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