梨园深处有金声:张金燕的戏曲人生
梨园深处有金声:张金燕的戏曲人生
在北京前门西河沿胡同深处,常能听见一段清越婉转的唱腔穿透灰墙黛瓦。这是张金燕每天雷打不动的晨课,这位六旬老艺人用四十年光阴,在京剧程派艺术的长河里淘洗出属于自己的珠玉之声。
一、戏校磨砺
1978年的中国戏曲学院练功房,木地板被无数双厚底靴磨得发亮。15岁的张金燕把腿架在窗棂上压腿,冬日寒风裹着雪粒子打在玻璃上,她却浑然不觉。程派特有的脑后音训练让她的喉咙整日灼痛,为掌握《锁麟囊》里薛湘灵的水袖功,她曾连续三个月绑着沙袋练功,连筷子都握不稳。
老戏迷们至今记得,1983年她在吉祥戏院的首场商演。那日她饰演《春闺梦》中的张氏,当唱到可怜负弩充前阵时,一个卧鱼身段如风中蒲柳,台下二十余位老观众不约而同起身喝彩——这在讲究规矩的京剧剧场实属罕见。
二、氍毹求索
2001年,张金燕做出惊人之举:将莎士比亚《麦克白》改编为京剧《血色宫墙》。她创造性地将麦克白夫人化身为唐朝贵妃,用程派幽咽婉转的唱腔诠释权力欲望对人性的腐蚀。首演谢幕时,英国驻华文化参赞握着她的手说:我听到了东方戏剧里的莎翁灵魂。
在传承与创新间,她始终恪守移步不换形的原则。2015年复排《文姬归汉》,她将传统【二黄慢板】与蒙古长调相融合,手持胡笳的舞姿既有草原的苍茫,又不失京剧的程式美。该剧连演38场,创下新世纪程派剧目演出纪录。
三、薪火相传
南锣鼓巷的小剧场里,每周都能见到张金燕素颜授课的身影。她要求弟子们不仅要学戏,更要研读《乐府诗集》《元曲选》,没有诗心,演不好程派的幽微。有个留学生因发不好擞音急得落泪,她竟掏出自己喉镜检查的录像:你看,声带震动要像蜻蜓点水。
2020年疫情期间,她带着徒弟们在抖音开通云上氍毹账号。令人意外的是,改编版《锁麟囊·防疫篇》点击量突破百万,年轻观众在弹幕里刷屏:原来京剧可以这么潮!
如今走进北京戏曲博物馆,在程砚秋先生蜡像旁,陈列着张金燕的薛湘灵头面。那些点翠银饰在灯光下流转着岁月的光泽,仿佛在诉说:真正的艺术从不会困守于高阁,它总能在时代的土壤里,生长出新的枝桠。每当夜幕降临,西河沿胡同深处依然会飘出那句回首繁华如梦渺,只是这声音里,分明多了几分春潮涌动的生机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