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位被低估的梨园明珠:走近曹阳光的戏曲人生
一位被低估的梨园明珠:走近曹阳光的戏曲人生
在浙江婺剧团的排练厅里,总能见到一个清瘦的身影对着镜子反复推敲身段。曹阳光这个名字,对普通观众或许陌生,但在戏曲界,这位国家一级演员用三十年光阴,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艺术道路。
一、台上一分钟的光影流转
曹阳光的戏单里藏着半部婺剧发展史。在传统剧目《断桥》中,他饰演的法海褪去了脸谱化的反派形象,眉眼间流转着佛门中人的悲悯与执着。那场著名的踢袍戏,三米长的袈裟在他脚下化作翻涌的金色浪花,每个转身都精准卡着锣鼓点,让老戏迷们看得直拍大腿。
新编历史剧《赤壁周郎》里,他塑造的周瑜颠覆了传统小生程式。面对诸葛亮时的忌惮与不甘,在指尖微微颤抖的翎子中展露无遗。最惊艳的当属借东风段落,七尺水袖舞出漫天流云,配合独创的云步,将东吴都督的儒将风骨演绎得入木三分。
二、幕布后的修行之路
每天清晨五点,曹阳光雷打不动地出现在练功房。那份执着源于童年记忆——十二岁入科班时,老师用戒尺纠正他走台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。在传统唱腔基础上,他大胆融入越剧的婉转、昆曲的雅致,甚至借鉴现代舞的呼吸控制法,形成了独特的曹派唱法。
2017年复排《白蛇传》,他主动请缨饰演小青。这个通常由武旦担当的角色,被他注入小生的英气。倒踢紫金冠接鹞子翻身的创新动作,既保留婺剧的粗犷,又增添几分飘逸,让这个千年传说焕发新意。
三、守望者的文化自觉
在短视频盛行的今天,曹阳光成了最年长的网红。他的个人账号里,既有《三请梨花》的经典唱段教学,也有后台化妆的趣味花絮。更令人动容的是那些深入山村的公益演出,幕天席地的舞台上,他为留守老人唱《百寿图》的身影,比任何镁光灯下的亮相都更耀眼。
去年重阳节,曹阳光带着剧团在兰溪古镇连演七天大戏。当《牡丹对课》的唱腔在青石板巷回荡时,九十岁的老票友颤巍巍跟着哼唱的场景,印证着他常说的那句话:戏曲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,而是活在百姓心尖上的烟火气。
在这个追求流量的时代,曹阳光始终保持着传统艺人的那份纯粹。他的戏单或许不算长,但每个角色都像精雕细琢的玉器,在时光打磨中愈发温润透亮。当大幕落下,那些留在舞台上的汗与笑,终将汇聚成守护传统文化的星河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