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雨:戏台淬炼半世纪一腔痴心寄梨园

曹雨:戏台淬炼半世纪一腔痴心寄梨园

午后三点的戏园子静得能听见灰尘落地的声音。曹雨站在空荡荡的戏台上,水袖垂地,望着台下褪了色的朱漆座椅出神。五十年了,那些坐在第三排正中间的老票友,总爱在他唱到《牡丹亭》里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时,把茶盏往桌上一顿,喊出个响亮的好来。

**少年入行**

1968年冬,崇文门外飘着鹅毛大雪。十二岁的曹雨攥着半张油饼,缩在庆春班后台的棉门帘外偷听。班主出来泼洗脸水,见他冻得嘴唇发紫还在比划着《夜奔》的身段,破例收了这个没交拜师银的徒弟。头三年只让扫台、叠行头,有次给师父烫酒时哼了句良辰美景奈何天,被师父抄起竹板抽得手心通红:昆腔讲究气韵,你这叫驴叫!

**破茧成角**

改革开放那年,三庆戏院重新挂起霓虹灯。曹雨在《白蛇传》里反串小青,踩着三寸厚底靴连转十八个鹞子翻身。台侧打鼓的刘师傅说,那日他水绿色褶子旋开的弧度,活脱脱就是西湖里漾开的涟漪。1985年赴法演出,巴黎歌剧院里金发碧眼的观众跟着《长生殿》的节拍轻轻跺脚,谢幕时掌声持续了二十分钟。

**守正创新**

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,可也不能当木乃伊供着。曹雨说这话时,正在指导徒弟排练新编戏《梁祝·蝶变》。他把传统十八相送改成双人水袖舞,靛蓝绸缎在空中勾缠出蝴蝶形状。有老戏迷骂他糟践经典,他就在社区活动中心连讲十场公开课,从明清传奇本讲到当代剧场美学,愣是把几个骂得最凶的老头儿说成了新戏自来水。

如今七旬的曹雨每天仍要喊嗓,晨光里那声咿——呀——惊飞胡同檐下的麻雀。问他为何不收山享清福,他抚着案头那尊传了六代的泥塑戏神:你看这老郎神的脸都模糊了,可那嘴角的笑模样,分明还透着对戏的痴。说话间,后台传来年轻学徒的嬉闹声,曹雨抄起马鞭往外走,脚步轻快得不像古稀老人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