演不好这几出戏,别说自己是角儿——戏曲界公认的试金石剧目
演不好这几出戏,别说自己是角儿——戏曲界公认的试金石剧目
在中国戏曲的江湖里,总有些戏班子的后台暗语,班主们端着茶碗看新人试戏,轻飘飘甩出一句:先来段《夜奔》瞧瞧,懂行的演员立刻心领神会——这是要试真功夫了。这些代代相传的试金石剧目,既是演员的噩梦,也是名角的登云梯。
一、京昆两家的照妖镜
京剧《四郎探母》的坐宫一折,堪称青衣老生的双人考场。铁镜公主与杨延辉长达四十分钟的对唱,就像在钢丝上跳探戈——既要保持西皮流水的板眼严丝合缝,又得把异族公主的娇憨与将军的隐忍演得丝丝入扣。某年上海戏校招生,三十个考生唱听他言,竟有二十八人把泪不干的拖腔唱成了泪干,气得老教习摔了紫砂壶。
昆曲《牡丹亭》的游园惊梦是闺门旦的炼狱场。杜丽娘从袅晴丝的少女闲愁,到雨丝风片的春心萌动,最后坠入如花美眷的生死痴恋,三个情感层次要在水磨腔里不着痕迹地流转。当年梅兰芳与俞振飞合演此戏,梅先生一个转身的眼神,让台下观众恍惚看见游园少女真从明朝穿越而来。
二、地方戏的阎王殿
川剧《白蛇传》里的青儿绝非常人可演。金山寺大战时,演员要在三秒内完成踢慧眼、变金脸的绝活,同时还要保持武打身段的潇洒飘逸。某次汇演,有位演员变脸时手绢缠住头面,硬是把青蛇变成了无头鬼,吓得台下孩童哇哇大哭,从此这出戏在业内得了个现形记的诨名。
豫剧《程婴救孤》的说孤选段,须生要连唱四十分钟不带喘。河南某县剧团排演时,主角唱到十六年三字突然失声,情急之下竟用豫西调蒙混过关,结果被老戏迷听出破绽,往台上扔了半筐烂柿子。倒是这段轶事成了梨园笑谈,后来还被编成垫场小戏。
三、功夫在戏外
河北梆子《钟馗嫁妹》的判官脸谱大有文章。老艺人画脸时要默诵《阴符经》,笔尖蘸的不是油彩而是朱砂雄黄,说是能通鬼神。某年庙会演出,青年演员不信邪省了这道工序,结果在喷火时火星倒卷,差点烧了髯口,从此再无人敢怠慢传统。
这些淬炼演员的经典剧目,如同戏曲界的珠穆朗玛峰。程砚秋为演好《锁麟囊》的富家女,在北平大栅栏观察贵妇步态三年;裴艳玲为练《夜奔》的林冲,寒冬腊月赤足踩雪体会英雄末路。今天的年轻演员若想过这些鬼门关,恐怕还得学学老辈人戏比天大的痴劲儿。毕竟,能把这些戏唱出人味儿的,才配得上戏台两侧那副对联:三五步走遍天下,六七人百万雄兵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