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衣入镜戏腔起:曾黎的戏曲综艺之旅藏着多少真功夫?
青衣入镜戏腔起:曾黎的戏曲综艺之旅藏着多少真功夫?
当镜头扫过《最美中国戏》第二季的排练厅,曾黎手持彩绸练习水袖功的身姿惊艳了无数观众。这个被称作中戏两百年一遇美人的演员,在戏曲综艺的舞台上展现出与影视剧中截然不同的气质——凤眼微挑间尽显青衣风韵,云手翻转时暗藏刀马旦英气。从梨园世家的幼年熏陶到专业戏曲综艺的惊艳亮相,曾黎的戏曲基因正在综艺舞台上绽放出令人惊喜的光彩。
一、戏曲综艺里的跨界惊艳
在央视打造的戏曲文化类综艺《拿手好戏》中,曾黎与专业戏曲演员同台飙戏的场面成为热议焦点。她演绎的《贵妃醉酒》选段,不仅精准把握了杨玉环微醺时的眼波流转,更将长达两米的水袖舞得行云流水。节目组公布的幕后花絮里,曾黎每天提前三小时到场练习台步,为精准呈现京剧旦角的圆场步,硬是在排练厅走出近五公里路程。
转战北京卫视《最美中国戏》时,曾黎挑战昆曲《牡丹亭》的杜丽娘。梳着贴片头戴点翠的她,在园林实景中一开口便是婉转莺啼:原来姹紫嫣红开遍...。制作人透露,为这段五分钟的表演,曾黎专门向梅派传人学了三个月闺门旦的念白技巧,录制当天在雨中反复拍摄七条仍坚持不用替身。
这些看似轻松的舞台呈现背后,是曾黎二十年如一日的戏曲功底沉淀。中戏96级明星班出身的她,学生时代就系统学习过戏曲身段课,如今仍保持着清晨练功的习惯。在某次访谈中她笑称:别人以为我参加戏曲综艺是玩票,其实每次登台都像回中戏交作业。
二、梨园深处的基因觉醒
鲜为人知的是,曾黎与戏曲的缘分始于童年。出身湖北戏曲世家的她,外公是当地知名的汉剧琴师,母亲年轻时也曾是楚剧演员。五岁那年,小曾黎被汉剧《贵妃醉酒》的华美戏服吸引,自此开始跟随剧团老师学习基本功。这段经历为她打下了扎实的戏曲底子,即便后来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改学影视表演,晨功时仍会偷偷加练圆场和云手。
在影视作品中,曾黎也悄然注入了戏曲美学。《聊斋志异之画皮》里,她饰演的女鬼每个转身都带着水袖般的飘逸感;《星汉灿烂》中阿母的凌厉眼神,暗合了刀马旦的英气。导演李少红曾评价:曾黎的表演有种独特的韵律感,那是戏曲程式化训练赋予的肢体记忆。
面对传统戏曲的现代化传播课题,曾黎在综艺录制间隙多次与戏曲名家探讨。她发现年轻观众并非不爱戏曲,而是需要更鲜活的接触方式。在某期节目中,她将京剧念白融入流行歌曲,弹幕瞬间被次元壁破了的惊叹刷屏。
三、传统与现代的破壁融合
在《拿手好戏》的创意改编环节,曾黎大胆尝试戏曲与影视的跨界实验。她将《霸王别姬》电影片段重新解构,用京剧韵白演绎程蝶衣的经典独白,当我本是女娇娥的唱词响起时,弹幕里飘过层层叠叠的头皮发麻。这种打破艺术边界的创作,让95后观众直呼原来戏曲可以这么潮。
短视频平台上的曾黎戏曲挑战话题已突破2亿播放量。她发布的戏曲手势教学视频里,纤纤玉指演绎着兰花指佛手拳等程式动作,配文却是闺蜜聚会拍照新姿势get。这种举重若轻的传播方式,让古老程式焕发出时尚生命力。
对于戏曲传承,曾黎有着清醒认知:我们不能奢求年轻人突然爱上整本大戏,但可以通过影视、综艺这些载体,让他们先感受到戏曲之美。在她最新参演的话剧《惊梦》中,昆曲元素与现代戏剧结构的碰撞,再次印证了这种融合创新的可能性。
从青衣水袖到影视镜头,曾黎的戏曲之旅恰似一幅徐徐展开的文人画。当她在综艺舞台上轻舒广袖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演员的跨界尝试,更是一个古老艺术形式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。这种转化没有消解戏曲的精髓,反而让千年文化基因找到了与新时代对话的语言。或许正如曾黎所说:真正的传承,从来都不是复制粘贴,而是让传统活在当下。戏台永不落幕,只是换了人间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