梨园根骨绽荧屏:曾黎的戏曲基因从何而来?
梨园根骨绽荧屏:曾黎的戏曲基因从何而来?
在《星汉灿烂》剧组,曾黎一袭素衣端坐抚琴,指尖翻飞间自带浑然天成的韵律感。这个镜头让观众惊叹:原来现代戏装也掩不住她骨子里的古典气韵。这份独特的戏曲基因,早在二十年前就种在了武汉的戏台之上。
一、江城戏韵浸童蒙
1976年生于湖北荆州的曾黎,幼时便与戏曲结缘。武汉戏曲学校当年在全省遴选苗子时,主考老师一眼相中了这个眉目如画的11岁少女。在戏曲氛围浓厚的荆楚大地,她开始了七年科班生涯。
清晨五点,练功房已响起童子功的脚步声。曾黎每天要完成三遍毯子功,从虎跳前扑到云里翻,练功服被汗水浸透成了常态。青衣老师王梅芳至今记得:这丫头练水袖时,能把三尺白绫甩出浪花般的弧度。
1995年,曾黎以专业课第一的成绩考入中国戏曲学院。在长安大戏院实习期间,她扮《白蛇传》里的青蛇,一个鹞子翻身赢得满堂彩。这份功力,正是来自多年童子功的淬炼。
二、霓裳换作戏装时
命运在1996年悄然转折。中央戏剧学院到武汉招生,戏曲老师力荐曾黎去试试。三试时,她即兴表演《窦娥冤》选段,悲怆唱腔让考官集体动容。当录取通知书与戏曲院的聘书同时摆在面前时,这个19岁姑娘做出了人生最重要的选择。
中戏96级星光熠熠,章子怡、袁泉、秦海璐同窗竞技。曾黎的戏曲功底却成了独特优势:形体课上,她的云手亮相让同学惊呼;台词训练时,字正腔圆的念白自带韵律。班主任常莉说:她就像带着水袖来上学。
接拍《聊斋》时,导演原本担心现代演员难有古典气质。曾黎现场即兴舞了段水袖,当即被定角。这份融进骨血的戏曲身段,让她的古装扮相总比别人多三分神韵。
三、氍毹光影两相宜
在《理发师》片场,陈逸飞导演要求女主角要有旧时月份牌美人的风致。曾黎凝眸回望的瞬间,导演激动地喊停:就是这个眼神!这份眼波流转的功力,正是戏曲训练中眼随指动的千年传承。
拍摄《大唐荣耀》时,她主动请缨指导年轻演员行礼仪态。现场示范的万福礼,从手势到幅度都精准还原唐风。剧集播出后,这段行礼视频被博物馆专家点赞教科书级别。
如今在综艺节目里,曾黎信手拈来的戏曲选段总成热议话题。某次即兴表演《贵妃醉酒》,她踩着三寸厚底鞋仍能稳稳卧鱼,让观众直呼专业选手下场。对此她笑言:童子功就像刻在DNA里,忘不掉。
从江城戏校的青涩学员到荧屏上的古装女神,曾黎用三十年光阴证明:戏曲训练赋予的不仅是技艺,更是融入骨血的审美基因。当她在镜头前眼波流转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演员曾黎,更是那个在练功房挥汗如雨的小青蛇,是千年梨园在现代光影中的惊艳重生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