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黎:荧幕上的古典佳人,戏曲魂韵里的古装美人

**曾黎:荧幕上的古典佳人,戏曲魂韵里的古装美人**

在古装剧的江湖中,曾黎的名字总与“惊艳”二字挂钩。她那张棱角分明的脸,既有现代高级感,又自带古典韵味,仿佛天生为古装而生。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,这位“古装专业户”的表演中,藏着一段与戏曲的隐秘渊源。从梨园风骨到宫闱佳人,她的角色里总有一抹戏曲魂,成就了荧幕上令人难忘的经典。

---

**《新聊斋志异·画皮》:梅三娘的水袖与执念**

2005年的《新聊斋志异》中,曾黎饰演的“梅三娘”堪称国产剧“美强惨”的鼻祖。她本是江南名伶,一袭红衣在戏台上甩袖吟唱《牡丹亭》的镜头,是整部剧的华彩段落。曾黎为这段戏专门拜师学习昆曲身段,水袖翻飞间,杜丽娘的“情不知所起,一往而深”与梅三娘为爱成魔的执念交织,让观众恍惚间分不清戏里戏外。

拍摄时,导演原计划用替身完成戏曲动作,但曾黎坚持亲自上阵。她坦言:“梅三娘骨子里是戏子,如果连甩袖的力道都拿捏不准,角色的魂就散了。”这场戏最终一镜到底,镜头定格在她含泪回眸的瞬间,成就了国产剧史上最凄美的“女鬼”形象。

---

**《大唐荣耀》杨贵妃:霓裳羽衣下的盛唐绝唱**

2017年《大唐荣耀》中,曾黎饰演的杨玉环颠覆了“祸国红颜”的刻板印象。剧中一场“霓裳羽衣舞”的戏,她身着敦煌飞天纹样的舞衣,手持琵琶半遮面,眼波流转间尽显盛唐风华。舞蹈老师透露,曾黎在设计动作时融入了京剧“圆场步”和“云手”元素,让杨贵妃的舞姿既有胡旋舞的热烈,又不失宫廷雅乐的气韵。

最耐人寻味的是马嵬坡自缢的戏份。曾黎没有哭喊挣扎,而是用戏曲程式化的手法——缓缓下跪、三次叩首、最后仰头凝视长空。这场“无声的告别”被观众称为“戏曲式表演教科书”,弹幕刷屏:“这不是杨贵妃赴死,分明是杜丽娘还魂!”

---

**《醉玲珑》莲妃:青衣魂穿权谋局**

在《醉玲珑》的架空世界中,曾黎饰演的莲妃表面是深宫宠妃,实则是巫族掌权人。这个复杂角色被她演绎得层次分明,尤其是剧中多次出现的“巫舞祭祀”场景。曾黎参考了梅派青衣的指法,手势如兰花微绽,脚步似踏云而行。当莲妃在祭坛上吟诵咒语时,镜头特写她的眼神——三分悲悯七分凌厉,恰似程砚秋《春闺梦》里人戏不分的张氏。

编剧后来透露,莲妃的台词其实化用了《桃花扇》选段:“眼看他起朱楼,眼看他宴宾客,眼看他楼塌了。”曾黎用京剧念白的节奏处理台词,让权谋戏多了几分宿命感。

---

**戏外真章:中戏“戏曲课代表”的底气**

曾黎对戏曲的驾驭能力,源于中央戏剧学院96级明星班的严格训练。作为“戏曲形体课课代表”,她每天提前一小时到练功房压腿、走台步。班主任常莉曾说:“曾黎身上有股‘大青衣’的劲儿,一个亮相就能镇住场子。”

这种功底让她在古装剧中游刃有余。《在远方》里客串的昆曲名伶,她仅用一段《游园惊梦》的清唱就让观众惊叹;综艺《萌探探探案》中扮演白素贞,她即兴加入川剧变脸式的情绪转换,被网友戏称“秒杀流量演技”。

---

**古装剧需要更多“曾黎式”演员**

当下古装剧常被诟病“快餐化”,而曾黎的存在像一剂醒酒汤。她证明了:真正的好演员能用戏曲的“魂”为角色注血。不必刻意穿戏服、唱戏腔,只需一个眼神的收放,一个转身的力道,就能让观众触摸到中国传统美学的经脉。

下次再看曾黎的古装戏,不妨细品那些“暗藏心机”的细节——或许是她行礼时刻意放缓的半拍,或许是怒斥反派时突然拔高的戏韵尾音。这些“不显山露水”的戏曲基因,正是她让角色立住的秘密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