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黎:影视之外,她的戏曲情结藏不住了

曾黎:影视之外,她的戏曲情结藏不住了

提起曾黎,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她在荧幕上塑造的经典角色。但鲜少有人知道,这位中戏96级明星班走出的青衣美人,骨子里还流淌着戏曲的基因。在《星月对话》的访谈中,她曾透露自己幼年就与戏曲结缘,这段经历不仅塑造了她独特的气质,更在演艺生涯中留下诸多令人惊艳的瞬间。

一、梨园启蒙:少年宫里的戏曲时光

在湖北荆州少年宫的戏曲兴趣班里,7岁的小曾黎第一次接触到汉剧。老师至今记得这个眼睛会说话的小姑娘,每次压腿下腰时总咬着牙不喊疼。当时的练功服是蓝底白边的绸缎料子,她总要把水袖叠得整整齐齐才肯离开练功房。这段经历为她打下了扎实的身段基础,后来在《聊斋志异·画皮》中,梅三娘行云流水的水袖动作,正是源自这段童子功。

二、戏中有戏:角色里的戏曲密码

在《大唐荣耀》中,杨贵妃的霓裳羽衣舞片段惊艳观众。很少有人注意到,这段舞蹈融合了京剧的卧鱼身段。拍摄时,曾黎特意请来戏曲老师指导,把原本设计的现代舞动作改成了更具戏曲韵味的造型。而在《倚天屠龙记》片场,她扮演的胡青牛夫人王难姑,一个甩马鞭亮相的动作就镇住了全场,道具组临时找来的马鞭在她手中仿佛有了生命。

三、跨界惊艳:舞台上的戏曲时刻

2021年北京卫视春晚的《梨花颂》,让观众见识了曾黎真正的戏曲功底。彩排时她坚持不用替身,穿着三公斤重的凤冠霞帔反复走台。最让人叫绝的是结尾处的云手转身,这个京剧《贵妃醉酒》的经典动作,被她演绎得既端庄又妩媚。录制结束后,现场的京剧名家都赞叹:这绝不是临时抱佛脚能练出来的。

从少年宫到影视剧组,从荧幕到晚会舞台,曾黎始终带着戏曲的烙印。这种刻在骨子里的艺术基因,让她的表演总带着独特的东方韵味。正如她自己所说:戏曲教会我的不只是身段眼神,更是一种对美的极致追求。在流量至上的娱乐圈,这份对传统艺术的敬畏与传承,或许正是她保持艺术生命力的秘诀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