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黎:青衣水袖藏锋芒荧幕光影见真章

曾黎:青衣水袖藏锋芒荧幕光影见真章

2005年《新聊斋志异》热播时,观众惊叹于梅三娘那双会说话的眼睛,却不知这位中戏96级明星班走出的班花,竟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戏曲往事。在中央戏剧学院那方种满梧桐的校园里,曾黎晨起练功的身影曾惊起阵阵飞鸟,她手中的三尺水袖划破晨曦,将京剧青衣的程式化作肌肉记忆,这段经历如同暗纹织锦,在她后来的表演中若隐若现。

一、梨园深处练霓裳

十一岁那年,曾黎走进湖北省京剧院的朱漆大门,这个荆楚少女的戏曲启蒙竟始于一次偶然的代考。戏曲学校的老师至今记得,那个穿着素色布鞋的姑娘在考场上,把《苏三起解》的圆场步走得行云流水,水袖翻飞间俨然有大家风范,殊不知她只是临时替生病的朋友应试。

七年科班生涯里,清晨五点的露水沾湿练功服是常事。曾黎的晨课从喊嗓开始,西皮二黄的音韵在薄雾中荡开,接着是耗腿、下腰、跑圆场。青衣的步法讲究行不动裙,她端着两块砖在裤管里练台步,青砖与小腿摩擦出淤青,却将端庄二字刻进了骨子里。

在《贵妃醉酒》的排练厅,曾黎揣摩杨玉环的醉态时总带着几分较劲。老师说她美则美矣,缺了三分愁绪,她便整夜对镜琢磨眼波流转的弧度,直到把海岛冰轮初转腾唱得哀而不伤。这种追求极致的劲头,后来在《理发师》里化作上海滩歌女宋嘉仪眼角的那滴泪。

二、跨界转身见真章

当曾黎以专业前三的成绩保送中戏时,京剧院的老师无不惋惜。这个本可以在《锁麟囊》里唱红程派的新秀,却选择在二十世纪末的影视浪潮中寻找新可能。初入中戏的曾黎常被同学撞见在形体房加练云手,她把戏曲的手眼身法步化用在小品创作中,让《雷雨》里的蘩漪多了几分古典韵致。

在《男才女貌》剧组,导演蒋家骏发现这个新人演员的哭戏格外动人。只有曾黎自己知道,那是借鉴了《窦娥冤》中没来由犯王法的悲腔技巧——用气息控制泪落的速度,让情绪如溪流般自然倾泻。这种独特的表演方式,使她在诠释《陪读妈妈》中内敛的母亲角色时,展现出教科书级别的微表情管理。

2018年《大唐荣耀》热播,观众惊艳于杨贵妃的霓裳羽衣舞,却不知那段舞蹈融合了京剧长绸舞的技巧。曾黎特意请来当年的武旦老师,将戏曲中的抖绸抛绸改编成符合影视审美的动作,让历史人物在荧屏上焕发新的生命力。

三、传统文化摆渡人

在综艺《国色天香》的舞台上,曾黎重披霞帔唱起《梨花颂》,专业程度令评委霍尊惊叹:这是科班青衣的范儿!节目播出后,某视频网站戏曲频道的点击量激增47%,很多年轻观众留言:原来京剧可以这么美。这恰是曾黎参与节目的初衷——用明星效应为传统艺术打开一扇窗。

疫情期间的线上京剧课,曾黎素颜示范兰花指的28种变化。她特意选用《锁麟囊》选段教学,因为这个程派经典剧目讲述的善缘轮回,恰与当下社会产生奇妙共振。直播间里,00后观众送出的游艇礼物与虚拟叫好表情包齐飞,传统文化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破圈。

2023年北京国际电影节上,曾黎佩戴非遗点翠头面走红毯引发热议。当记者问及这对濒危工艺的影响时,她从容答道:传统不是摆在博物馆的标本,我们需要找到与现代对话的方式。这番话被《中国艺术报》全文转载,成为传统文化创新传播的经典案例。

从京剧院的练功房到影视剧的聚光灯,曾黎始终带着戏曲人的筋骨。在她看来,眼角的皱纹就像老戏服上的针脚,记录着岁月沉淀的质感。当她在新剧《江河之上》饰演环保律师时,法庭戏的台词节奏仍带着西皮流水的韵律美。这份刻在DNA里的戏曲基因,恰似暗香浮动的梅魂,总在不经意间惊艳时光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