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黎与戏曲:那些塑造她艺术灵魂的恩师们

**曾黎与戏曲:那些塑造她艺术灵魂的恩师们**

演员曾黎在荧幕上塑造的角色,总带着一份独特的古典韵味。无论是《聊斋》中的梅三娘,还是《大唐荣耀》里的杨贵妃,她举手投足间的身段与眼神,都隐约透露出深厚的戏曲功底。鲜为人知的是,这份气质的养成,离不开几位戏曲名师的倾囊相授。

---

**启蒙之师:汉剧名家的童子功**

曾黎的戏曲启蒙,始于家乡湖北荆州。11岁时,她考入中国戏曲学院设立的京剧幼苗班,而真正带她推开传统艺术大门的,是汉剧表演艺术家**袁忠玉**。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,袁老师对幼年的曾黎要求极为严苛:每天清晨五点压腿练嗓,一个兰花指要定格半小时。正是这种近乎苛刻的训练,让曾黎掌握了汉剧细腻的手眼身法步,为她日后在影视剧中诠释古典女性打下了根基。

---

**京昆融合:王诗芩的跨界点拨**

进入中央戏剧学院后,曾黎在京剧选修课上遇到了改变她艺术认知的**王诗芩**。这位出身梨园世家的老师,不仅教授《贵妃醉酒》的唱腔,更强调以戏入戏的表演理念。王老师常带学生观摩昆曲《牡丹亭》,要求她们用戏曲的虚实相生来解构话剧台词。曾黎在访谈中回忆:王老师说影视表演要像戏曲那样'收着演',一个水袖拂面的动作,藏着比大哭大笑更浓的情绪。

---

**幕后高人:越剧名伶的细节打磨**

2016年拍摄《醉玲珑》期间,曾黎为精准演绎巫族长老的仙风道骨,特意向越剧名家**方亚芬**求教。方老师将越剧的扇子功改良后传授:开扇时手腕需带三分顿挫,合扇要如收剑般利落。这场戏播出后,有戏曲迷发现她手持玉骨扇的仪态,竟与越剧《红楼梦》中贾宝玉的执扇方式如出一辙。方亚芬的指导,让曾黎在古装剧中实现了戏曲程式生活化的突破。

---

**传承者的自觉**

如今,曾黎常在社交平台分享练功视频。镜头里,她演示着袁忠玉所授的汉剧指法,讲解王诗芩强调的眼随心动要诀。当被问及为何坚持戏曲训练时,她说:这些老师教我的不只是技艺,更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魂。每次穿上戏服吊嗓,就像在和四百年前的杜丽娘对话。

从汉剧到昆曲,从舞台到片场,曾黎的艺术之路始终与戏曲传承者们的智慧紧密相连。这些老师或许不曾出现在演职员表中,但他们赋予的戏曲基因,早已化作她角色里最动人的文化烙印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