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黎:梨园旧事里的青衣梦
曾黎:梨园旧事里的青衣梦
2019年北京卫视春晚上,一袭水衣的曾黎在《江山如画》节目中亮相。当她扬起四尺水袖,云手翻转间,眼波流转处,恍然让人看见二十年前那个在汉剧科班苦练台步的少女。这个在影视圈素有中戏校花之称的女子,骨子里始终流淌着戏曲的韵律。
一、汉江畔的戏校时光
1987年的湖北荆州,十一岁的曾黎考入湖北省戏曲学校汉剧科。当同龄人还沉浸在动画片的童趣中,她已开始接受严苛的科班训练。清晨五点半的练功房,檀板声准时敲碎晨雾,压腿、走圆场、吊嗓子成为日常。汉剧特有的三小行当(小生、小旦、小丑)中,曾黎主攻闺门旦,每天要揣摩《二度梅》《贵妃醉酒》等传统戏的细腻身段。
在汉剧名家胡和颜的指导下,曾黎逐渐领悟到戏曲表演的精、气、神。一次排练《宇宙锋》时,她为赵艳容的疯态反复琢磨,对着镜子练习了上百遍甩发动作,直到脖颈酸胀得难以转动。这段经历为她日后塑造复杂角色埋下伏笔。
二、从水袖到镜头
七年科班毕业后,曾黎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。当同学们惊叹于她优雅的形体时,只有她自己知道那是数万次台步磨出的功夫。在话剧《原野》中饰演金子时,她将戏曲的程式化动作自然融入现代表演,一个转身回眸就带出人物内心的千回百转。
这种独特的表演特质在影视作品中愈发鲜明。《聊斋志异之画皮》里,她饰演的梅三娘复仇时的凄厉眼神,暗合戏曲旦角的嗔功;《大唐荣耀》中,杨贵妃的举手投足依稀可见当年《贵妃醉酒》的身段记忆。导演陆川曾说:曾黎的表演总带着古典的韵律美,这在当代演员中十分罕见。
三、青衣魂的当代演绎
2017年《老九门》拍摄现场,曾黎主动请缨为二月红夫人设计戏曲妆造。她根据人物性格选择淡紫色贴片,亲手勾勒出传统旦角的柳叶眉,让这个客串角色成为全剧惊鸿一瞥。这种对戏曲美学的执着,源自她始终未改的初心。
在综艺《美好年华研习社》中,曾黎重现汉剧经典《贵妃醉酒》。当熟悉的胡琴声起,她下意识地调整水袖长度,这个细微的专业动作让现场戏曲指导频频点头。如今她常在社交平台分享戏曲知识,如同当年科班师傅般,向年轻观众传授着手眼身法步的奥义。
从长江边的戏校少女到荧幕前的实力演员,曾黎用三十年光阴诠释着传统与现代的交融。当被问及是否遗憾未成戏曲名家时,她浅笑:戏台上的杨贵妃永远活在盛唐,而镜头里的每个角色,何尝不是另一种传承?这话语间,依稀还能听见汉江畔的檀板声声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