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黎的戏曲功底:梨园血脉里走出的荧幕青衣
曾黎的戏曲功底:梨园血脉里走出的荧幕青衣
北京电影学院旁的老梨园剧场里,总能见到一个身着素色练功服的女子,在晨雾中吊嗓压腿。曾黎的戏曲情结,早已刻进骨子里——这位以都市丽人形象著称的荧幕花旦,骨子里流淌着湖北荆州梨园世家的血脉。
一、荆楚古韵里的戏曲启蒙
荆州古城墙下的童年记忆,总是裹着戏园子的檀板声。五岁那年,曾黎被父亲抱上戏台客串小丫鬟,懵懂间记住了水袖甩出的一弯新月。十二岁进入湖北省戏曲学校,她开始系统学习汉剧,每天凌晨五点半准时出现在练功房,把云手练到指尖发颤。
汉剧特有的三小行当训练,锻造出她独特的表演基因。旦角的兰花指法要练到三节六合,眼波流转讲究顾盼生辉,这些童子功在她身上烙下印记。2000年考入中戏时,班主任常莉看到她的报名录像,当即感叹:这个姑娘的身段,是梨园里泡出来的。
二、影视镜头中的程式之美
在《聊斋志异之画皮》片场,曾黎一个回眸惊煞众人。梅三娘飘然转身时,分明带着戏曲旦角的卧鱼身法。这种将戏曲程式化动作自然融入现代表演的功力,在《男才女貌》中苏拉的职场转身里,《在远方》路晓欧的倔强背影中,处处可见端倪。
古装剧《大唐荣耀》的剑舞戏份,她婉拒替身亲自上阵。执剑的腕花动作干净利落,起势收招间暗含戏曲武旦的韵律。导演后来才知道,这是她将汉剧《穆桂英挂帅》的身段化用其中。
三、传统与现代的时空对话
2019年国家大剧院的后台,曾黎正在勾画《白蛇传》的青衣脸谱。这场跨界戏曲演出中,她将影视表演的细腻与戏曲程式的写意完美融合。谢幕时,戏迷们发现这位影视明星的台步,竟带着汉剧特有的云步韵味。
在短视频平台,她开设的戏曲妆容系列点击破亿。用影视化妆手法复刻《贵妃醉酒》的点翠头面,教年轻人画柳梦梅的生角眉,这种创新传承让00后观众惊叹:原来戏曲可以这么潮!
长安大戏院的雕花木窗映着曾黎的身影,她正指导年轻演员如何用眼神说话。这个从梨园走出的影视演员,始终保持着清晨吊嗓的习惯。当影视工业越来越依赖技术时,那些在青石板上压腿的清晨,在后台勾脸的午后,在幕侧默戏的深夜,早已将戏曲的魂,化作了她表演的骨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