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黎的戏曲唱法:被误解的跨界与传承

曾黎的戏曲唱法:被误解的跨界与传承

2022年夏天,曾黎在综艺节目里的一段京剧唱腔视频登上热搜。这位以《新聊斋志异》梅三娘成名的影视演员,在戏曲舞台上展现出的专业功底令观众惊叹。这个瞬间折射出当代演员与戏曲艺术之间微妙的关系网络——当戏曲元素成为影视作品的加分项,当流量明星纷纷在综艺节目里跨界戏曲表演,曾黎的戏曲功底更像一面镜子,照见了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的真实处境。

一、被误读的玩票标签

在真人秀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中,曾黎即兴表演的京剧选段《贵妃醉酒》引发热议。视频里她身着便装,却能通过眼神流转和身段起落瞬间营造出舞台氛围。专业戏曲研究者指出,其台步中的云步运用准确,水袖动作虽然简化但保留了程式化精髓。这种看似随意的表演,实则建立在七年京剧科班训练的基础之上。

曾黎的戏曲功底常被外界解读为才艺展示。实际上,她11岁考入湖北省京剧团学员班,接受过完整的戏曲训练体系培养。清晨五点半的晨功、每天十小时的毯子功训练、严格的身段课,这些经历塑造了她独特的表演基因。在电视剧《别问我是谁》中,她饰演的京剧演员每个甩头亮相都带着科班出身的精准。

戏曲元素在当代影视创作中常沦为符号化存在。制片人张纪中曾坦言:现在剧组找戏曲顾问就像买保险。但曾黎在《在远方》中饰演的京剧名伶,从兰花指到念白节奏都经过精心设计,甚至在镜头外仍保持旦角的呼吸方式。这种专业态度让角色焕发出超越剧本的生命力。

二、科班训练的现代演绎

戏曲发声讲究丹田气,这种独特的呼吸方式在曾黎的台词表现中留下深刻印记。在《大唐荣耀》里,她饰演的杨贵妃醉酒场景中,台词处理明显带有戏曲念白的韵律感。声音指导陈浩对比发现,她的长台词呼吸节点与京剧二黄慢板的换气规律高度吻合。

身段训练赋予曾黎独特的肢体语言密码。电影《理发师》中,她转身时的裙裾摆动暗含卧鱼身段的影子;《陪读妈妈》里推门而入的瞬间,肩膀的抖动幅度精确复现了青衣出场时的抖肩程式。这些细节构成她表演中的隐性戏曲语法。

在《星汉灿烂》剧组,曾黎主动建议为越妃设计看茶的动作戏:右手三指托盏,左手水袖虚掩,这个源自京剧《梅龙镇》的动作设计,使原本平淡的对话场景顿时充满戏剧张力。这种创造性转化展现了传统程式在现代语境中的新生可能。

三、传统与现代的破界共生

戏曲美学正在重塑影视表演的维度。曾黎在《玉骨遥》中饰演的大司命,将老生步态融入仙侠人物的塑造,创造出既古典又奇幻的视觉意象。这种跨界的表演方式,恰似梅兰芳当年将仕女画意境融入京剧表演的艺术革新。

面对戏曲过时论,曾黎在采访中提出活态传承的理念。她参与的非遗推广项目《戏曲进校园》,不是简单的才艺展示,而是通过解析程式动作的生活来源,让学生理解云手源自纺织动作,台步提炼自轿夫步伐。这种解谜式教学让古老程式重获当代认同。

在网剧《浮图缘》中,曾黎设计的傀儡舞将提线木偶的机械感与戏曲僵尸摔技巧相结合。这种创新不是对传统的背离,而是延续了京剧大师盖叫天武戏文唱的艺术精神,证明程式体系本身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。

当流量时代的快餐文化不断冲刷艺术门槛,曾黎的戏曲实践揭示了一个被忽视的真相:真正的艺术传承从来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陈列,而是活水不断的创造性转化。她的每一次跨媒介演绎,都在重构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方式。这种探索或许比任何理论宣言都更具启示性——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中,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正藏在那些敢于破界的艺术实践中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