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黎:一颦一笑皆是戏,青衣影后双面人生

曾黎:一颦一笑皆是戏,青衣影后双面人生

在镁光灯追逐影视明星的今天,有位演员始终保持着青衣风骨。当《星汉灿烂》中程母萧元漪的凌厉眼风扫过镜头,观众们或许不知道,这份穿透力源自二十年戏曲功架的淬炼。曾黎,这位中戏96级公认的青衣大美人,用她的艺术人生诠释着何为戏在骨子里。

一、梨园根脉:藏在基因里的戏曲密码

湖北荆州的老茶馆里,七岁的小曾黎第一次触摸到戏曲的魂魄。楚剧演员在台上翻飞的水袖,如同泼墨山水般在她心间晕染。少年宫京剧班的晨功,让这个荆州姑娘的骨血里渗入了戏曲的韵律:清晨五点的云手练习,把窗外的蝉鸣都练成了板眼;压腿时汗珠砸在地板上的声音,比任何闹钟都更早唤醒城市的黎明。

中戏求学时期,曾黎在话剧舞台上总带着戏曲身段的影子。排练《雷雨》时,她饰演的繁漪转身时下意识的子午相,让班主任常莉眼前一亮。这种刻进肌肉记忆的戏曲程式,后来成为她塑造角色的独门秘籍——在《在远方》中,她饰演的霍梅举手投足间透出的韵律感,正是源自戏曲旦角的形体训练。

二、光影流转中的跨界对话

《聊斋奇女子之画皮》的片场,曾黎与昆曲名家张军的那场对手戏,堪称影视与传统戏曲的绝妙交响。当梅三娘的水袖拂过王生脸庞时,张军的昆腔念白与曾黎的京剧眼神交织,创造出跨越时空的戏剧张力。这种艺术对话在《大唐荣耀》中延续,她饰演的杨贵妃醉酒时的卧鱼身段,让京剧名家史依弘都赞叹比专业演员更懂贵妃的魂。

在《玉骨遥》剧组,曾黎特意邀请川剧变脸大师到现场教学。镜头里时影母亲那惊鸿一瞥的变脸绝技,是她连续三个月每天四小时特训的成果。这种对传统技艺的敬畏之心,让她在影视创作中始终保持着艺术家的纯粹。

三、薪火相传:新世代的戏曲摆渡人

2022年国风大典上,曾黎与京剧少年王泓翔的跨界合作惊艳全网。当她以程派唱腔演绎《锁麟囊》选段时,弹幕里00后观众疯狂刷屏这才是文化血脉觉醒。这场演出背后,是她连续半年每周往返北京上海,向京剧名家张火丁求教的坚持。

在短视频平台,曾黎的戏曲妆容挑战引发年轻群体对传统戏妆的考据热潮。她与95后汉服博主合作的《牡丹亭》仿妆视频,用影视特效技术还原明代点翠头面,让百万网友直呼这才是文化自信。这种创新传承,恰如她所说:传统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,而是流动在当下的活水。

从长江边的楚剧茶馆到横店的影视基地,曾黎用四十载光阴搭建起传统与现代的艺术桥梁。当她在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舞台上以刀马旦造型惊艳亮相时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位明星,更是一个文化传承者的自觉。在这个快消时代,曾黎始终保持着戏曲人的慢功夫,正如她书房里那方端砚上刻着的戏文:不到园林,怎知春色如许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