梨园小苗初长成:曾黎的汉剧童年

梨园小苗初长成:曾黎的汉剧童年

1990年深秋的荆州,11岁的曾黎站在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汉剧科练功房的木地板上。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去,晨光透过雕花木窗斜斜照在她绷得笔直的脚背上。这个来自普通工人家庭的小姑娘,正用脚尖勾住把杆,在老师严厉的目光中完成第57个朝天蹬动作。汗珠顺着她稚嫩的脸庞滑落,在木地板上洇出深色的圆点。

一、戏校里的小辣椒

汉剧科主任至今记得曾黎入学考试时的场景:在一众怯生生的考生中,这个扎着羊角辫的女孩眼神格外明亮。当被要求即兴表演时,她竟把《柜中缘》里刘玉莲的哭戏演得活灵活现,把监考老师都逗笑了。这种与生俱来的表现力,让老师们破格录取了这个没有童子功的学生。

在戏校的练功房里,曾黎是出了名的拼命三娘。每天清晨五点,她总是第一个到练功房压腿。汉剧旦角的水袖功讲究抖如波、甩如浪,她就把两条水袖浸湿增加重量,直到把袖子甩出猎猎风声。同窗们笑称她是小辣椒,因为练功时总咬着嘴唇憋着股狠劲。

二、汉韵浸染的少女时代

曾黎的汉剧启蒙老师周娟至今保存着当年的教学笔记。泛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记录着:1992年3月12日,教《贵妃醉酒》身段,曾黎对'衔杯下腰'掌握最快。汉剧特有的九腔十八板,让这个荆楚少女在婉转的二黄腔中逐渐领悟到戏曲的呼吸韵律。

在汉剧科五年,曾黎完整学习了《宇宙锋》《二度梅》等经典剧目。每次彩排《打渔杀家》,她饰演的萧桂英撑篙亮相时,总能收获满堂彩。戏校的老琴师常说:这丫头的眼神会说话,天生是吃这碗饭的。

三、从水袖到荧幕的蝶变

1995年毕业汇报演出那天,曾黎在《柜中缘》里饰演的刘玉莲让观众笑中带泪。当她用汉剧特有的颤音唱出母亲你错把儿埋怨时,台下某位中戏教授眼前一亮。这个偶然的相遇,改变了曾黎的人生轨迹。

多年后,当曾黎在《聊斋志异》中饰演梅三娘时,汉剧训练赋予的肢体控制力让她的鬼魅回眸成为经典镜头。在《大唐荣耀》剧组,她能用汉剧旦角的云步走出唐代贵妇的雍容气度。那些浸透汗水的晨昏,最终化作荧幕上惊鸿一瞥的惊艳。

如今回望,汉剧科那方小小的练功房,恰似孕育珍珠的蚌壳。当年的小辣椒早已褪去青涩,但戏校里咿呀学唱的晨昏,始终是她表演艺术中最隐秘的底色。每当摄影机红灯亮起,恍惚间还能听见汉剧锣鼓的铿锵,看见那个在把杆前咬牙坚持的倔强身影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