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黎:荧幕之外的戏曲风华,这些舞台值得细品
**曾黎:荧幕之外的戏曲风华,这些舞台值得细品**
提及曾黎,多数观众会想起她塑造的经典影视角色——从《新聊斋志异》中冷艳的梅三娘,到《在远方》里飒爽的霍梅,她的演技总能在不同题材中游刃有余。然而,许多人或许未曾留意,这位“中戏两百年一遇的美人”还藏着另一重令人惊艳的身份:戏曲爱好者与践行者。近年来,她多次跨界挑战戏曲表演,将传统艺术的魅力带上综艺、晚会甚至影视剧,让观众看到演员之外更立体的曾黎。
**一、综艺舞台即兴开嗓,京剧选段惊艳全网**
2023年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第四季的舞台上,曾黎以一袭水蓝色旗袍亮相。当众人以为她会以流行歌曲竞演时,她却突然甩袖转身,一段《武家坡》的京剧老生唱腔铿锵而出。没有预先铺垫,没有华丽布景,仅凭一把折扇与扎实的台步,她将薛平贵的沧桑与悲怆演绎得入木三分。节目播出后,“曾黎京剧反差感”迅速登上热搜,网友惊叹:“这才是隐藏的王者!”事实上,这段表演源自她幼年学习戏曲的童子功,七岁起师从汉剧名家,即便转型影视演员后,她也从未间断过晨功吊嗓。
**二、影视剧中的“戏中戏”,细节还原梨园风骨**
在年代剧《星汉灿烂》中,曾黎饰演的萧元漪虽以将军夫人身份登场,但一场与女儿程少商对谈的戏份暗藏玄机。镜头扫过她房内悬挂的戏曲脸谱与案头摊开的工尺谱,暗示角色出身梨园世家的背景。拍摄花絮透露,剧中她手把手教赵露思摆弄水袖的动作并非替身完成,而是亲自示范。导演曾感慨:“她甚至纠正了道具组关于马鞭握法的错误,这种专业度让剧组省下一个顾问。”
**三、文化类综艺跨界合作,再现经典名段**
在聚焦传统文化的《美好年华研习社》中,曾黎与专业戏曲演员联袂演绎昆曲《牡丹亭·惊梦》。不同于常见的影视化改编,她坚持采用全本水磨腔,头戴点翠头面,身着苏绣戏服,连指尖的兰花指法都精准复刻闺门旦的仪态。节目播出后,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发文点赞:“从气息控制到情绪递进,可见其背后下了苦功,绝非明星玩票。”
**四、直播晚会创意混搭,让戏曲“破圈”年轻群体**
2022年河南卫视中秋晚会上,曾黎大胆尝试“戏曲+电子乐”的创新形式。她身着改良汉服,前半段以程派唱腔演绎《锁麟囊》,后半段却突然切换至电子编曲,将传统声韵与现代节奏无缝衔接。这场表演在B站获得百万播放量,弹幕刷屏:“原来戏曲还能这么潮!”曾黎在采访中坦言:“年轻人不是不爱戏曲,而是需要找到共鸣的切口。跨界不是消解传统,而是打开一扇窗。”
---
**结语:在流量为王的时代,曾黎的戏曲情结更像一场温柔的坚守**
从综艺到影视,从主流晚会到小众文化节目,曾黎的每一次戏曲亮相都带着对传统的敬畏之心。她不刻意标榜“传承者”身份,却以行动证明:演员的修养可以超越镜头,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不断焕新。正如网友所言:“当她甩起水袖的瞬间,仿佛看见了一个被时代淡忘的世界重新鲜活。”或许,这才是“明星跨界戏曲”最动人的意义——不是消费文化符号,而是让古老的艺术找到与当下对话的语言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