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黎:当青衣遇上荧幕,一位演员的戏曲情缘

曾黎:当青衣遇上荧幕,一位演员的戏曲情缘

2021年央视元宵戏曲晚会的舞台上,一段《牡丹亭·游园》的昆曲选段惊艳四座。当观众发现这位身段袅娜的杜丽娘竟是影视演员曾黎时,社交平台瞬间掀起热议。这位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明星班的演员,用自己独特的跨界方式,悄然编织着传统戏曲与现代影视的美妙和弦。

一、梨园根脉里的基因觉醒

湖北荆州的长江水养育了曾黎的童年,母亲是当地汉剧团的青衣演员。排练厅里飘荡的胡琴声,戏箱里叠放的水袖褶子,成为她最早的审美启蒙。七岁那年,她偷偷穿上母亲的戏服,对着镜子模仿《贵妃醉酒》的云手,被母亲发现后非但没有责备,反而开始系统传授基本功。

这段特殊的童年经历让曾黎在报考中央戏剧学院时占尽先机。艺考现场,她即兴表演的《天女散花》长绸舞技惊四座,考官后来回忆:那股子戏曲韵味,在影视表演考生中犹如空谷幽兰。即便在影视圈闯荡多年,她仍保持着每日练声的习惯,梅派唱腔的提、沉、含、腆四字诀早已融入呼吸。

二、荧幕内外的跨界绽放

在电视剧《新聊斋志异之画皮》中,曾黎饰演的梅三娘将戏曲程式化表演与影视写实手法完美融合。复仇时的眼神流转借鉴了川剧变脸的神韵,水袖翻飞间暗含京剧刀马旦的飒爽。这种独特的表演美学,让观众既觉惊艳又感合理。

2020年《声临其境》节目中,她为《霸王别姬》程蝶衣配音,现场展示的京剧念白让张国立感叹:这才是骨子里的功夫。某次综艺录制间隙,她即兴表演的黄梅戏《女驸马》片段,被工作人员偷拍上传网络,播放量三天突破两千万。

三、文化传承的当代表达

曾黎的跨界尝试绝非玩票。2019年她发起戏曲妆容挑战,在抖音平台用现代手法演绎生旦净末丑的扮相。其中铜钱头贴片教程视频获得百万点赞,意外带动戏曲头饰淘宝销量增长300%。这种创新传播方式,让听不懂戏的年轻人找到了接触传统的切口。

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的数字沉浸展中,她化身虚拟京剧人物,通过动作捕捉技术再现《洛神赋》的意境。当科技光影与传统身段相遇,海外观众留言:这才是中国该输出的文化符号。某次戏曲讲座上,她直言:传统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,而是流动的河水,需要当代人的体温来延续它的生命力。

从央视戏曲春晚的青衣水袖,到影视剧中的程式化表演,曾黎用二十年时间搭建起传统戏曲与现代审美的对话桥梁。她的实践证明,文化传承不是刻意的讨好或生硬的拼接,而是将文化基因转化为自然流露的艺术表达。这种探索或许比任何宏大的文化宣言都更具说服力,因为它让年轻人发现:原来姹紫嫣红开遍,传统文化从未走远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