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黎:青衣入骨,那些藏在影视光环下的戏曲风华

曾黎:青衣入骨,那些藏在影视光环下的戏曲风华

当曾黎一袭红裙在《星汉灿烂》中惊艳亮相,观众们惊叹于这位中戏两百年一遇的美人时,鲜少有人知道,她举手投足间的古典气韵,源自十二年的戏曲童子功。这位被影视剧成就的明星,骨子里始终流淌着皮黄声腔的韵律。

一、戏校时光:从京剧青衣到影视花旦

1990年的深秋,11岁的曾黎背着行囊走进中国戏曲学院附中,主攻青衣行当。在京剧科班严苛的训练体系里,她每天五点半就要吊嗓练功,寒冬腊月里穿着单衣在露天操场跑圆场,水袖功要练到袖角能精准扫灭蜡烛火苗才算合格。七年科班生涯,她将《贵妃醉酒》的醉步练得行云流水,把《霸王别姬》的剑舞耍得寒光凛凛,却始终与舞台保持着微妙的距离——这个天生适合镜头的女孩,注定要走向更广阔的天地。

二、戏曲基因的银幕重生

2016年《老九门》拍摄现场,张启山夫人的京剧造型让剧组造型师犯了难。曾黎默默走到妆台前,自己勾起了柳叶眉,贴片、包头、插戴头面一气呵成。当凤冠霞帔加身那一刻,监视器后的导演恍惚看到了从戏折子里走出的古典美人。在《大唐荣耀》中,她将杨贵妃海岛冰轮初转腾的婉转唱腔化作了眼角眉梢的风情;《聊斋》里的梅三娘,鬼魅身段里分明带着《游园惊梦》的水袖余韵。

三、跨界舞台上的惊鸿再现

2021年某戏曲综艺的后台,曾黎对镜描摹着杜丽娘的妆容。当《牡丹亭·游园》的笛声响起,她踩着二十年未变的台步登场,眼角含春的瞬间,仿佛时光从未流逝。去年中秋晚会,她与专业京剧演员合作的《梨花颂》,抖音播放量一夜突破千万。戏迷们惊讶地发现,这个常在荧幕上以现代装示人的女星,唱起梅派唱腔竟字正腔圆,卧鱼下腰的身段依旧柔美如初。

从京剧科班到影视院校,从水袖功到镜头感,曾黎的人生轨迹看似跨界,实则始终在完成传统美学与现代审美的交融。当她在综艺节目里信手拈来一段《锁麟囊》,在古装剧中自然流露戏曲身段时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演员的多面才华,更是一个传统文化传承者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。这种浸润在骨子里的艺术基因,或许正是她能在众多中戏美人中独树一帜的终极密码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