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黎:从荧幕到戏台的跨界才女,这些戏曲节目惊艳众人

曾黎:从荧幕到戏台的跨界才女,这些戏曲节目惊艳众人

在《星汉灿烂》里端庄娴静的萧元漪,《浮图缘》中冷艳霸气的荣安皇后,曾黎用精湛演技塑造了无数经典角色。但鲜少有人知道,这位中戏96级明星班的班花,曾用二十年时间在戏曲与影视之间架起艺术桥梁,用独特的方式守护着传统文化。(开篇点出曾黎身份与主题关联,设置悬念)

一、梨园新蕊初绽放

1996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前,曾黎已在湖北省京剧团学习了七年青衣。每天清晨五点吊嗓练功,把《贵妃醉酒》的水袖甩出流云般的弧度,在《霸王别姬》里将虞姬的柔肠百转唱得婉转动人。这段经历不仅赋予她出众的仪态,更在骨子里刻下了传统戏曲的韵律。

2014年天津卫视《国色天香》节目中,曾黎以梅派《梨花颂》惊艳全场。水钻点翠头面在灯光下流转华彩,改良旗袍勾勒出曼妙身段,一颦一笑间将杨玉环的绝代风华演绎得淋漓尽致。李玉刚当场赞叹:这才是角儿该有的范儿!

在央视中秋晚会上,她与王佩瑜合作的《四郎探母·坐宫》成为经典。真假声转换行云流水,西皮二黄唱腔字正腔圆,让观众见识到专业戏曲演员的功力。节目播出后,戏迷论坛掀起热议:这才是被影视耽误的京剧名伶!

二、跨界背后的匠心

为了准备《白蛇传·游湖》选段,曾黎特意向裴艳玲大师求教。连续三个月每天泡在排练厅,将白素贞的云手卧鱼等身段反复打磨。道具老师透露,她要求油纸伞必须用真竹骨手工制作,因为只有听见竹骨摩擦声,才能找到人物的呼吸感。

在拍摄电视剧《别问我是谁》时,她主动提议加入黄梅戏《女驸马》选段。拍摄当天发烧39度仍坚持真唱,收音师回忆:监视器里都能看见她额头细密的汗珠,但声音稳得就像录音棚出来的。

去年接受《国家宝藏》邀请演绎李清照,她创新性地将昆曲水磨腔融入台词。编导团队透露,这个设计本是备选方案,但曾黎花了半个月研究宋代音韵,最终呈现的效果让文史专家都赞叹不已。

三、传统艺术的摆渡人

2023年河南春晚,曾黎领衔的《新洛神赋》将京剧与街舞跨界融合。社交媒体上曾黎水下洛神舞话题阅读量破亿,95后观众留言:原来戏曲可以这么潮!编舞师透露,她亲自参与动作设计,每个转身都暗含戏曲子午相的美学原理。

作为戏曲进校园推广大使,她在北大百年讲堂开设公开课时,用《牡丹亭》讲解古典美学。现场示范折扇十八式时,有学生发现她虎口的老茧,那是常年练功留下的印记。

今年元宵戏曲晚会上,她与00后京剧神童陶阳合作的《武家坡》引发热议。老戏迷发现她特意调整发声位置配合童声,这种传承的姿态比表演本身更动人。京剧名家李宏图评价:她让年轻人看见传统不是古董,而是流动的盛宴。

从《新聊斋》里眼波流转的梅三娘,到《海棠经雨胭脂透》中命运多舛的冯春言,曾黎始终在角色中注入戏曲的魂。正如她在接受《中国文艺》采访时所说:戏曲教会我如何用眼神说话,用气息传情,这是中国演员最珍贵的文化基因。如今,这位游走于戏台与荧幕之间的艺术家,正用独特的方式让古老艺术绽放时代光彩。(结尾升华主题,呼应开头)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