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黎:那个让梨园惊艳的跨界青衣
曾黎:那个让梨园惊艳的跨界青衣
在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后台化妆间,曾黎对着镜子描摹眉眼时的专注神情,恍若当年戏曲科班里的练功场景。这位被称作中戏两百年一遇美人的演员,每当指尖轻点胭脂,总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戏曲演员特有的身段气韵。
2021年北京卫视中秋晚会的舞台灯光亮起,曾黎身着月白缎面旗袍,水袖轻扬间,一曲《梨花颂》惊艳四座。这是梅派经典《大唐贵妃》中的华彩唱段,她将杨贵妃的凄婉哀怨凝在眼波流转间,云手起落精准得如同丈量过般,让专业戏曲演员都暗自赞叹。这个看似信手拈来的表演,实则藏着二十余年的功夫——当年在荆州少年宫,8岁的小曾黎在京剧班压腿练功时,怎会想到这些童子功会在三十年后重焕光彩。
在中戏求学期间,曾黎是出了名的晨功模范生。表演系晨间六点的操场,总能看到她对着薄雾吊嗓子的身影。96级班主任常莉回忆:曾黎学《霸王别姬》里的程蝶衣,能把京剧念白里的气口拿捏得比戏曲系学生还准。这种刻进骨子里的戏曲功底,让她在《聊斋》中饰演的梅三娘,一个眼神就能把鬼魅的凄艳演绎得入木三分。
近年来,曾黎在《星月对话》等访谈中多次谈及戏曲对她的滋养。某次节目现场,她即兴表演昆曲《牡丹亭》选段,指尖兰花微翘,唱腔婉转如莺,惊得主持人王江月直呼:你这分明是被演戏耽误的角儿!这种游刃有余的跨界,源自她坚持每周向京剧名家请教的身段课,更源于她对传统艺术那份赤诚的守护之心。
从央视戏曲频道的《角儿来了》到B站跨年晚会的《惊鸿》,曾黎的每次戏曲亮相都在打破圈层壁垒。当95后观众在弹幕刷着姐姐杀我时,或许不曾意识到,那些让他们热血沸腾的眼波与手势,正承载着流转千年的梨园精魂。曾黎用行动证明,传统戏曲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,而是可以活在当代审美中的流动盛宴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