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黎:被演员身份耽误的戏曲传承者?

曾黎:被演员身份耽误的戏曲传承者?

荧幕上明艳动人的曾黎,总让人忽略了她另一个身份——戏曲科班出身的梨园弟子。这位中戏96级明星班里最低调的班花,血液里始终流淌着戏曲的韵律,每当水袖轻扬,仿佛时光倒流回三十年前那个在荆州戏校苦练台步的小女孩。

一、梨园深处的幼功

十一岁那年,曾黎以全省第一的成绩考入中国戏曲学院附中,主攻青衣。清晨五点的练功房见证过她压腿的汗水,深夜的月光抚摸过她反复擦拭的刀马旦翎子。七年科班生涯,她将《贵妃醉酒》的扇子功练到行云流水,把《霸王别姬》的剑舞耍得英气逼人。

在央视《年年有戏》节目中,曾黎一袭白衣再现《梨花颂》。梨花开,春带雨的唱腔甫一出口,程派特有的幽咽婉转便惊艳四座。京剧名家王珮瑜点评道:她的程派唱腔里藏着现代审美的克制,这种分寸感最难把握。

二、跨界舞台的戏曲密码

当《在暴雪时分》的现代爱情故事遇上黄梅戏,《女驸马》的经典唱段成为点睛之笔。曾黎饰演的殷果小姨在KTV里轻吟为救李郎离家园,让观众突然意识到:戏曲从未远离我们的生活,它只是换了一种存在方式。

在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舞台上,曾黎将昆曲水袖融入流行歌舞。三米长的水袖时而如惊鸿掠水,时而似流云回雪,弹幕瞬间被这才是文化输出刷屏。编舞老师透露,这段融合设计完全来自曾黎的创意。

三、文化基因的当代表达

曾黎的抖音账号像个微型戏曲博物馆:汉剧《贵妃醉酒》的贴片妆教学获赞百万,楚剧《赶会》的方言念白引发乡愁共鸣。她总说:戏曲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,它应该活在年轻人的手机里。

面对为何不专职唱戏的疑问,曾黎笑言:我在用演员的身份为戏曲开一扇窗。《星汉灿烂》中她即兴加入的楚剧念白,《玉骨遥》里精心设计的戏曲步法,都在不动声色间完成着文化传承。

这个被称作中戏两百年一遇的美人,正在用最时髦的方式讲述最古老的故事。当她在直播间里教网友画京剧脸谱时,那些勾勒在数字屏幕上的油彩,何尝不是传统文化在元宇宙时代的新生?曾黎的戏曲之旅提醒着我们:艺术从来不分新旧,只问真心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