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黎唱戏:青衣水袖藏锋芒,一嗓惊破时光墙
曾黎唱戏:青衣水袖藏锋芒,一嗓惊破时光墙
当曾黎在综艺节目里甩开水袖,一折《锁麟囊》唱得满堂喝彩时,人们才惊觉这位被称作中戏两百年一遇的美人,在影视光环之外竟藏着如此惊艳的戏曲功力。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附中的她,骨子里镌刻着京剧基因,那些被镜头虚化的青衣身段,在戏曲舞台上骤然鲜活。
一、程派幽咽里的当代气韵
曾黎的《锁麟囊》选段,在程派幽咽婉转的唱腔里注入现代审美。她不刻意模仿老派程砚秋的云遮月嗓,而是将声线中天然的清亮与程派的含蓄相调和。当唱到春秋亭外风雨暴时,水袖翻飞如泼墨,眼神流转间既有古典青衣的含蓄,又带着当代女性的果敢。这种矛盾的美学张力,让传统戏文里的闺阁女子焕发新的生命力。
在《锁麟囊·朱楼》一折中,她处理世上何尝尽富豪的拖腔时,尾音微微上扬,将薛湘灵历经沧桑后的通透演绎得入木三分。这种唱腔处理既保留了程派的精髓,又暗合现代观众对角色立体化的审美期待。
二、跨界舞台上的戏曲重生
曾黎在《声临其境》演绎的昆曲《牡丹亭》,展现了她对不同剧种的驾驭能力。杜丽娘游园时的袅晴丝,她以气声带出闺阁少女的慵懒情思;待到惊梦段落,唱腔陡然清越,将冲破礼教束缚的炽烈情感层层递进。这种影视演员特有的情感爆发力,为传统戏曲注入戏剧张力。
在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戏腔版《武家坡》,她将京剧西皮流水与流行音乐完美融合。金属质感的戏腔穿透电子编曲,王宝钏的坚贞与当代女性的独立精神隔空共鸣。弹幕里开口跪的惊叹,印证着传统戏曲在跨界演绎中的新生可能。
三、戏曲基因的现代性突围
曾黎在《美好年华研习社》复原的《贵妃醉酒》,颠覆了大众对梅派经典的刻板印象。她设计的醉步既符合程式规范,又融入现代舞蹈的流动性,月下独酌的杨玉环不再是符号化的红颜祸水,而成为具有现代共情力的孤独灵魂。这种解构与重构,恰是戏曲传承的破局之道。
面对短视频时代的审美变迁,曾黎的戏曲传播策略颇具巧思。她在抖音发布的《梨花颂》片段,用电影级运镜放大眼波流转的细节,15秒的眼技教学视频获得百万点赞。这种将戏曲美学拆解为现代视觉语言的方式,让古老艺术焕发新生机。
当曾黎卸下影视剧里的都市精英外壳,戏台上的她反而更接近艺术本真。那些藏在骨子里的戏曲程式,经过岁月沉淀发酵成独特的表演质感。在传统与时尚的碰撞中,她证明了戏曲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,而是流动的、呼吸的、能与时代共振的活态艺术。这样的戏曲传承,或许比刻板的原汁原味更有生命力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