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黎唱戏为何让人移不开眼?这五段经典听醉耳朵

曾黎唱戏为何让人移不开眼?这五段经典听醉耳朵

她是《聊斋》里画皮勾魂的梅三娘,是《星汉灿烂》中端庄大气的阿母,当曾黎卸下影视剧的妆造,站在戏曲舞台上时,那份骨子里的古典韵味才真正绽放开来。这位中戏96级明星班里最低调的青衣,一开口就是三十年的童子功,今天就带您细品曾黎那些令人拍案叫绝的戏曲片段。

一、梅派青衣的现代重生

在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后台,曾黎随手绾起长发,未施粉黛就唱起《武家坡》选段。清亮的嗓音穿透嘈杂的化妆间,让路过的张柏芝瞬间驻足。这种刻在DNA里的戏曲功底,源自她11岁进入中国戏曲学院附中的严格训练。七年科班,每天五点起床吊嗓,把《贵妃醉酒》《霸王别姬》的唱腔揉进了骨血。

不同于荧幕上的高冷形象,戏台上的曾黎眉目含情。在《鬓边不是海棠红》中,她饰演的京剧名伶曾爱玉,一段《锁麟囊》春秋亭外风雨暴,眼波流转间将程派幽咽婉转的唱腔演绎得丝丝入扣。当摄像机推近特写,能清晰看见她脖颈间颤动的肌肉线条——这是多年练就的脑后音发声法。

二、戏腔里的千面风华

2021年央视戏曲晚会上,曾黎与京剧名家李胜素合唱《梨花颂》。不同于李老师的华贵大气,她特意在尾音处加入气声处理,让杨贵妃的哀婉多了几分现代审美意味。这种创新并非刻意,而是她常年游走于影视与戏曲两界形成的独特表达。

在跨界音乐剧《白蛇》中,她将黄梅戏《天仙配》与流行R\u0026B奇妙融合。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的经典唱词,经她略带沙哑的嗓音诠释,竟唱出了白素贞修炼千年的沧桑感。制作人三宝赞叹:曾黎的声线就像陈年普洱,越品越有味道。

三、传统文化的新式打开

去年抖音戏曲直播季,曾黎素颜出镜教网友画戏曲油彩。她边勾勒柳叶眉边解说:老辈艺人用烟灰打底,现在我们用特制油彩,但'三庭五眼'的比例千年未变。直播间观看人数突破百万,90后观众占六成,弹幕刷屏原来戏曲妆不是脸谱化。

参加《美好年华研习社》时,她带着年轻演员还原《牡丹亭》妆造。当杜丽娘的月华裙需要二十片马面拼接时,她翻出戏曲学院的笔记,当场画出裁剪图。这种严谨让导演组惊叹:她脑子里装着半部中国戏曲史。

从央视春晚的《盛世百花园》到B站跨年夜的《惊鸿》,曾黎的每次亮相都在重新定义戏曲的时尚表达。她不用刻意标榜传承,只需眼波轻转、水袖微扬,便让Z世代明白:真正的国潮不在汉服襦裙里,而在千年传承的韵律中。下次听到曾黎开嗓,不妨细品那些藏在唱腔里的时光密码,或许能听懂中国人骨子里的审美基因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