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黎:被荧幕耽误的梨园名角?她的戏曲腔调里藏着另一重风华
曾黎:被荧幕耽误的梨园名角?她的戏曲腔调里藏着另一重风华
在《星汉灿烂》中惊鸿一瞥的阿母,让观众记住了演员曾黎的古典美。但鲜有人知,这位中戏96级明星班公认的班花,曾在少年时期接受过7年正统京剧训练。当她在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舞台甩开水袖唱起《武家坡》,那些被时光封存的戏曲功底,突然在镁光灯下绽放出令人惊艳的光华。
一、青衣流韵:刻在骨子里的戏曲基因
1990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的曾黎,主攻青衣行当。每天清晨五点半的练功房里,少女的云手、台步、水袖都要在师父的藤条下练上千百遍。七年科班训练不仅赋予她出众的身段,更将戏曲的韵律感融入血脉。在《武家坡》选段中,她一个转身抖袖的亮相,瞬间将观众带入薛平贵与王宝钏十八年重逢的时空。
京剧讲究无声不歌,无动不舞,这点在曾黎的表演中体现得尤为明显。她演唱《锁麟囊》时,每个吐字都带着程派特有的枣核腔,行腔若断若续间暗藏千回百转。当唱到春秋亭外风雨暴时,眼波流转中的哀婉凄楚,正是戏曲程式化表演与现代情感表达的完美融合。
二、跨界演绎:当影视表演遇上戏曲程式
在《聊斋》系列中饰演梅女时,曾黎将青衣的圆场步化用为飘忽的鬼步,纱衣轻扬间恍若水墨丹青里的游魂。这种戏曲身段的创造性转化,让角色既保有古典韵味,又符合现代审美。导演李少红曾评价:她走路的姿态都像在宣纸上晕开的墨痕。
近年来在《玉楼春》等古装剧中,曾黎开始尝试将戏曲念白融入台词。面对负心汉时的你...你好...,短短三字念白里既有京剧韵白的顿挫,又带着现代口语的感染力。这种新古典主义的表演方式,正在重塑影视剧中的传统美学表达。
三、文化传承: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
在某档文化类综艺中,曾黎与京剧名家王珮瑜合作的《游园惊梦》引发热议。她饰演的杜丽娘,既保留了昆曲的婉约典雅,又在没乱里春情难遣的唱段中加入现代舞元素。这种创新并非对传统的解构,而是让古老艺术在当代语境中重获新生。
在短视频平台,曾黎的戏曲教学视频累计播放破亿。她教网友如何用戏曲眼神表达喜怒哀乐,将兰花指分解为现代手势舞。这种戏曲+的传播模式,让年轻观众发现:原来咿咿呀呀的唱腔里,藏着这么多时尚密码。
从央视戏曲频道的青衣新秀,到影视剧中的古装女神,曾黎始终在用现代方式解构传统美学。她的戏曲演唱或许不及专业演员醇熟,但那份融在骨子里的韵律感,恰似一坛陈年花雕,越是岁月沉淀,越能品出独特韵味。当她在影视作品中不经意间流露的戏曲身段,何尝不是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另一种延续?这种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,正悄然重塑着我们对传统戏曲的认知边界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